1942年,旅顺港口,一群女人刚下火车,便被日本军抢到了军营中折磨。而军营中的劳

趣史小研究 2025-09-30 15:41:07

1942年,旅顺港口,一群女人刚下火车,便被日本军抢到了军营中折磨。而军营中的劳工更是被折磨地奄奄一息,他们没日没夜地给日本军干着重活,即便如此,日本军仍不肯罢休。 1942年,那时候的旅顺,是日本关东军的老巢,一个巨大的军事要塞。要维持这么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运转,靠什么?靠人命。特别是我们中国人的命。 劳工,那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打工人”,他们是活生生的“消耗品”。从华北、山东被骗被抓来的青壮年,一车车地拉到关东州。他们的“工作”是什么?在深山里挖隧道,在海边建永备工事,在矿井里不见天日地刨煤。这些工程,很多都是绝密的,比如为关东军修建的那些边境要塞。 这些劳工的命,比牲口还贱。 吃的是发霉的苞米面,住的是四面漏风的地窨子,身上穿的单衣烂成了布条。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稍慢一点,监工的棍子、皮鞭就上来了。生了病?那就拖出去扔到山沟里,自生自灭,最后就成了“万人坑”里的一具白骨。为了保守军事机密,工程一结束,劳工们经常被集体屠杀。我们现在有数据统计,仅仅是为了修筑那些所谓的“东方马其诺防线”,就有近30万中国劳工被折磨致死。 一群女人刚下火车,便被日本军抢到了军营,这事儿,在当时,是再寻常不过的“流程”。这些女人,很多也是被以“招工”的名义骗来的,说去大连的工厂当女工,包吃包住,薪水优厚。可火车一到站,迎接她们的不是工厂老板,而是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一下火车,直接拉到军营,从此就是人间地狱。 她们的身份,就是“慰安妇”。这是一个被日本人粉饰过的词,说白了,就是性奴隶。 这种惨绝人寰的制度,不是某个日本军官的兽性大发,而是由日本政府和军队高层推动的、系统性的国家犯罪。1938年,日本防务厅就有绝密文件下令:“各部队迅速建立一个满足日本士兵性需求的机构。” 他们的理由冠冕堂皇,说是为了“降低士兵强奸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中国人民的报复行动”。你听听,这是人话吗?用一场更大规模、更有组织的强奸,去“减少”强奸? 这种事,不只发生在旅顺,它像一张巨大的、沾满血污的网,笼罩了整个被侵占的中国。 林石姑,一位海南的老阿婆。1939年,日军在她的家乡海南陵水县港坡村搞了一场大屠杀,300多个乡亲倒在血泊里。19岁的林石姑因为长得漂亮,被一个日本队长看上,没杀她,直接抓进了军部。 她后来回忆说:“队长说我漂亮,喜欢我。” 这种“喜欢”,是以军刀架在脖子上的方式开始的。她的反抗,换来的是毒打和威胁:“你要是敢死,就杀你全家。” 她还有一个订了婚的未婚夫,一个老实勤快的小伙子。未婚夫气不过,想找那个队长拼命,结果被活活打死。 那个队长玩腻了她,就像扔一件垃圾一样,把她丢给了另一个叫“斗田”的士兵。斗田打断了她的胳膊,继续蹂躏。最后,她被扔进了正式的“慰安所”,每天要面对数不清的日本兵。来月经也不能幸免,稍有不从就是一顿毒打。她想跳河自尽,又被抓了回去。 1942年,她又被另一个日本军官抢走,关在地牢里当“媳妇”,一关就是三年。期间她生下了一个女儿。她说,她很想摔死这个孩子,但终究是自己的骨肉,下不去手。1945年日本投降,那个军官逃回日本前,从她怀里硬生生抢走了年仅两岁的女儿,还一脚踢断了她本就伤痕累累的胳膊。 此后的几十年,林石姑老人一身是病,被称为“药罐子”,每天都在思念女儿和对日军的仇恨中度过,眼睛都快哭瞎了。直到2006年,86岁的老人带着无尽的遗憾离世。 在今天的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里,有一座名为“流不尽的泪”的雕塑,原型就是林石姑老人。老人的雕像眼角,真的会缓缓流出“泪水”,旁边写着:“请您为她擦去眼泪吧!” 每一滴,都是对那段历史的血泪控诉。 林石姑的遭遇,就是当年千千万万被掳掠的中国女性的缩影。她们的苦难,和那些在“万人坑”里被遗忘的劳工一样,都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 为什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变得如此残暴?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分析过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彬彬有礼而又倨傲蛮横;性格温顺而又穷兵黩武。” 清末名臣左宗棠也评价过:“知小礼而无大义,畏威而不怀德。” 说到底,是那种“忠于天皇”的皇国史观和军国主义思想,把人变成了没有思想、没有人性的战争机器。 在他们眼里,中国人不是人,是可以随意屠杀的“马路大”,是可以随意奸淫的“战利品”。 从甲午战争的旅顺屠城,到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再到覆盖全国的“三光”政策和731部队的活体实验,3500万同胞的伤亡,这笔血债,罄竹难书。

0 阅读:111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