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道歉了!! 回头看卡塔尔的反击才是真的高明。 9月2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道歉消息传开,在和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三方电话里,他为9月9日袭击多哈致一名卡塔尔安全人员死亡说了对不起,还承诺不再有类似行动。 可细看这场道歉,没有赔偿方案,没承认行动违法,更没提遇难者家属的安置,与其说是认错,不如说是卡塔尔靠着一手精准的外交博弈,硬生生逼出来的体面。 很多人觉得卡塔尔只是被动挨打的一方,其实从袭击发生那一刻起,卡塔尔的反击就已经布局好了。 9月9日导弹刚落在哈马斯谈判代表办公室,卡塔尔外交部没等以色列辩解,就直接把这事定性为“侵犯主权的野蛮行为”。 当天下午,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就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打电话,把袭击细节和遇难者信息同步过去,紧接着又联系了欧盟和阿拉伯国家联盟,争取到一批公开谴责以色列的声援。 真正的关键在9月15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塔米姆拿着遇难安全人员的照片发言,直接把以色列的行动说成“国际恐怖主义”,还放了段哈马斯当时正在讨论停火方案的录音。 这一下就把舆论主动权抓在了手里,毕竟以色列宣称的“精准打击反恐”,在“破坏和平谈判”的事实面前站不住脚。 更狠的是卡塔尔随后放出的话,说要恢复斡旋可以,必须先道歉,而且得是内塔尼亚胡亲自出面。 这步棋掐准了以色列的命门,加沙冲突已经拖了快半年,以色列国库亏空严重,被扣押人员的家属天天在总理府门口抗议,早就盼着卡塔尔牵线重启谈判。 卡塔尔敢这么硬气,根本不是靠一时冲动,而是手里有实打实的筹码。作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欧洲好几个国家一半以上的天然气都得从卡塔尔进口。 袭击发生后,卡塔尔没直接断气,只是让能源部长“恰巧”推迟了和欧盟的新供应合同谈判,欧盟立马就慌了,没过三天就公开谴责以色列“违反国际法”。这招不声不响的施压,比直接骂人管用多了。 更重要的是卡塔尔在中东的“调停者”身份。这些年也门冲突、黎巴嫩危机,都是卡塔尔在中间搭线,尤其是哈马斯和以色列的人质交换,没有卡塔尔出面根本谈不成。 以色列9月9日的袭击,等于是砸了自己的谈判渠道。袭击后没几天,以色列国防部就发现,想给加沙送人道主义物资都找不到对接的人,哈马斯明确说“只认卡塔尔的协调函”。 内塔尼亚胡政府这才意识到,得罪卡塔尔等于断了自己的退路。 美国在这中间的角色看得人眼花缭乱。有以色列官员后来透露,9月9日的袭击计划提前告诉了美方,当时美方没反对,可袭击出事后,特朗普却在记者会上说“一无所知”,还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特朗普心里的小算盘很清楚,卡塔尔有美军在中东最大的乌代德空军基地,上万美军驻扎在那,是控制波斯湾的关键;可以色列又是美国在中东的核心盟友,断不能得罪。 所以才搞出个三方电话会谈,逼着内塔尼亚胡道歉,自己则扮演“和平使者”,既给了卡塔尔面子,又没伤着以色列。 但美国的调停根本站不住脚。特朗普主推的所谓“中东和平计划”,要求哈马斯放下武器,还不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参与加沙治理,明摆着偏袒以色列。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在电话里特意强调“要公平对待巴勒斯坦人”,其实就是在怼美国的双重标准。 对此有人说“美国一边喊停火,一边卖武器给以色列,这调停谁信”,还有人吐槽“要是卡塔尔没有天然气和美军基地,美国恐怕连电话都不会打”。 内塔尼亚胡的道歉,从国内看就是场无奈的妥协。他的执政联盟本来就不稳,7月份因为兵役改革的事丢了议会多数席位,现在支持率跌到只有三成出头。 袭击事件后,极右翼盟友“犹太力量”党直接放话,说要是道歉就退出政府,这等于给内塔尼亚胡来了个下马威。 可另一边,被扣押人员的家属把总理府围了个水泄不通,举着“还我亲人”的牌子抗议,甚至有议员威胁要提不信任案。内塔尼亚胡夹在中间,道歉是唯一能暂时平息怒火的办法。 可即便道歉了,以色列的小心思也没藏住。内塔尼亚胡在国内演讲时,只说“为意外后果道歉”,绝口不提行动本身有错,明显是想给右翼支持者留台阶。 卡塔尔那边也没完全松口,外交部声明里特意加了句“将持续关注承诺履行情况”,意思很明确,要是再敢动手,之前的账一起算。 这场看似简单的道歉风波,其实是中东博弈的缩影。 卡塔尔靠着能源和外交智慧,把被动挨打变成了主动出击,巩固了自己的调停地位;美国在盟友和利益之间左右摇摆,暴露了在中东影响力的下滑;内塔尼亚胡的道歉更像缓兵之计,根本解决不了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 毕竟“道歉不带赔偿就是耍流氓”,特别是在复杂的中东局势里,光靠强硬没用,懂得用筹码争取主动才是真本事。 信息:内塔尼亚胡道歉了 2025-09-30 09:42·环球时报
内塔尼亚胡道歉了!! 回头看卡塔尔的反击才是真的高明。 9月29日,以色列总
波览历史
2025-09-30 14:47:2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