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将点亮自己的“太阳”:合肥“行星发动机”里藏着人类能源终极答案 中国人将点亮自己的“太阳”,在安徽合肥酷似“行星发动机”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正加速建设,“能源自由”可能比想象的更快来到。 谁能想到,《流浪地球》里的科幻场景竟在现实中照进雏形?这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人造太阳”BEST装置,正以毫米级精度组装数万个部件,6000吨零部件的精密集成堪称工程奇迹,如今已进入总装阶段,比原计划足足提前两个月。而它的“前辈”——合肥“东方超环”刚在今年1月创下1亿摄氏度运行1066秒的世界纪录,把人类聚变发电的梦想又推近了一大步 。 这颗“人造太阳”藏着颠覆世界的能量密码:用海水里的氘作燃料,每升海水含30毫克氘,聚变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更厉害的是“锂包层”设计,能把聚变产生的中子变成新燃料氚,实现燃料自给自足。最让人安心的是,它自带“安全开关”,温度磁场不达标就自动关停,没有核泄漏风险,更没有碳排放,堪称完美能源解决方案。 全球科学家啃了70年的硬骨头,中国正率先突破。相比传统装置,BEST用球形环设计大幅缩小体积,新一代超导磁体让能耗骤降,模块化构造还能快速复制升级。更关键的是我国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这才让85亿投资的大工程能高效推进,有望在2027年实现全球首次聚变发电演示——真正把聚变热能变成电网里的电。 想想都激动:以后加油不用看油价,冬天开暖气不心疼电费,新能源汽车充电像喝水一样便宜。这不仅是能源自由,更是人类与地球和谐共处的底气。从“东方超环”到BEST,中国用200多项核心技术、2000多项专利,在核聚变领域站稳全球第一梯队 。 当合肥的“行星发动机”真正启动那天,人类或许能告别能源焦虑。你觉得这颗“人造太阳”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来评论区聊聊!
我国下一个获诺贝尔奖的最有可能是谁?很期待我国的科学家获奖。--------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