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辞职单干邀你入伙?先问清这5个问题再决定,不然大概率踩坑 “我辞职单干了,咱俩搭档肯定能成,要不要一起干?” 职场里,不少人都听过同事这句充满诱惑的邀约。一边是朝九晚五的安稳,一边是“一起当老板”的憧憬,选对了可能逆袭翻盘,选错了不仅钱打水漂,连朋友都没法做。其实不用纠结,先问清这5个问题,答案自然就有了。 1. 是“真需求”还是“自嗨产品”? 千万别被“咱们懂行、产品肯定好卖”洗脑。前同事老刘是五星级酒店厨师,辞职开高端私房菜,觉得“好味道就有人买单”,结果人均300块的定价,让周边小区居民望而却步,三个月就亏了15万。 先问同事:“你做过市场调研吗?目标客户愿意为这个产品花多少钱?” 要是对方只说“我觉得好”,拿不出问卷数据或潜在客户反馈,大概率是把“自己的执念当市场需求”,这种坑千万别跳。 2. 钱怎么分,亏了算谁的? 亲兄弟还明算账,何况是前同事。必须明确三件事:启动资金各自出多少?盈利后是按出资比例分,还是按贡献分?如果亏损,债务怎么承担? 见过不少合伙闹掰的案例:有人出技术不出钱,有人出钱不干活,赚钱时都想多拿,赔钱时互相推诿。丑话说在前面,比事后翻脸强百倍。 3. 谁是“话事人”?分工清不清? 两个人都想当老板,迟早散伙。得问清楚:日常运营听谁的?核心决策(比如定价、拓客)谁说了算?各自负责什么板块? 是你管技术他管销售,还是你管财务他管供应链?如果分工模糊、权责不明,遇到问题就会互相甩锅,再好的项目也得黄。 4. 你能承受“最坏结果”吗? 创业九死一生,先想清楚自己的底线。要是把全部积蓄投进去,甚至借了外债,一旦失败能接受吗?会不会影响家庭生活? 中年创业更要谨慎,别像研发智能喂食器的老陈,把儿子的婚房首付都填进去,最后只卖出去12台,落得一地鸡毛。至少留好半年的生活费,再谈入伙的事。 5. 友情和利益,能拎得清吗? 上班时称兄道弟,不代表合伙能和睦。以前是同事,只谈工作就行;现在是合伙人,要谈钱、谈权力、谈责任。 要是你没法接受“跟好朋友争对错”,或者对方玻璃心,批评两句就翻脸,建议趁早放弃。利益面前,友情往往不堪一击,别最后钱没赚到,还丢了朋友。 其实合伙创业的核心,不是看“关系多铁”,而是看“项目靠谱不靠谱,规则清不清晰”。如果这5个问题都有明确答案,且你能承受风险,不妨试试;要是对方含糊其辞,只画大饼,不如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毕竟,安稳不是平庸,盲目跟风才是真的冒险。你身边有合伙成功的案例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同事辞职单干邀你入伙?先问清这5个问题再决定,不然大概率踩坑 “我辞职单干了
等着你
2025-09-30 12:27:21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