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为歌妓推敲诗句闹笑话:街头苦吟撞车队,共琢佳句获赞赏 中唐诗人贾岛,以 “苦吟” 闻名,为求一字精准,常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作诗时总爱反复琢磨字句,走路想、吃饭想,甚至睡觉时都在推敲,这般痴迷,让他留下了 “推敲” 的千古佳话,也在一次为歌妓写诗时,闹出了街头撞车队的趣事。 那年寒冬,贾岛客居长安,常去城西的 “凝香阁” 避寒。阁中歌妓云娘,歌声清越如百灵,尤爱贾岛诗中那股质朴真切的劲儿。一日,云娘为贾岛唱完一曲《寒夜曲》,轻声请求:“贾公子,您的诗字字入心,能否为我写一首冬日相关的诗?也好让我日后唱给客人们听。” 贾岛本就对写诗极为较真,听云娘相求,当即应下,承诺三日后来送诗。 此后三日,贾岛便陷入了 “苦吟” 模式。他想写云娘歌声如冬日暖阳般动人,可琢磨来琢磨去,总觉得诗句不够贴切。起初想写 “夜寒歌暖客”,又觉得 “暖客” 二字太直白;改成 “夜寒歌透暖”,又觉得 “透暖” 少了几分意境。到了约定送诗的那天,他仍没定好最后一句,索性揣着草稿出门,想在街头边走边琢磨。 彼时长安街头,寒风呼啸,行人裹紧衣袍匆匆而过。贾岛却浑然不觉,低着头,嘴里反复念叨:“‘夜寒灯映壁,歌起暖人心’…… 不对,‘暖人心’太俗;‘歌起融寒色’?‘融寒色’又不够鲜活……” 他一边念叨,一边手舞足蹈地比划,时而皱眉摇头,时而驻足沉思,完全没注意到前方行人纷纷避让 —— 原来是吏部侍郎韩愈的车队来了,旌旗引路,马匹踏着石板路,声势颇大。 等贾岛反应过来时,已 “咚” 的一声撞在了车队最前面的马身上。马受惊嘶鸣,贾岛也被撞倒在地,手中的诗稿散落一地。侍卫连忙上前,厉声呵斥:“大胆狂徒,竟敢冲撞韩大人车队!” 贾岛这才抬头,看到韩愈掀开车帘,面色温和地看向自己,顿时慌了神,连忙爬起来行礼:“草民贾岛,一时走神,冲撞了大人,还望恕罪!” 韩愈见他一身寒酸,却捧着诗稿,不像歹人,便问道:“你方才低头念叨,又手舞足蹈,可是在做什么?” 贾岛连忙解释:“回大人,草民受歌妓云娘所托,为她写一首诗,可最后一句总觉得不妥,方才边走边琢磨,才不小心冲撞了车队。” 说着,他捡起诗稿,递到韩愈面前。 韩愈接过诗稿,见上面写着 “夜寒灯映壁,霜重瓦凝银。歌起驱残冷,_______”,最后一句空着。他饶有兴致地问道:“你想表达歌声驱散寒冷,却觉得哪句不妥?” 贾岛如实回答:“草民想过‘歌起暖人心’‘歌起融寒色’,都觉得不够好,想找个既显歌声之力,又有画面感的句子。” 韩愈沉吟片刻,指着诗中的 “残冷” 二字,笑道:“‘驱残冷’已有动态,不如用‘歌起破寒痕’?‘破’字既写出歌声如利刃般驱散寒冷,又暗合冬日霜雪凝结如‘痕’,与‘霜重瓦凝银’呼应,意境也更足。” 贾岛一听,眼睛顿时亮了:“‘破寒痕’!妙啊!大人这一字,竟让整首诗活了!” 随后,贾岛拿着修改好的诗稿,匆匆赶往 “凝香阁”。云娘接过诗,读到 “夜寒灯映壁,霜重瓦凝银。歌起驱残冷,声高破寒痕”,忍不住拍手称赞:“好一个‘声高破寒痕’!把歌声的力量写得淋漓尽致,这才是贾公子的水平!” 贾岛摸着后脑勺,笑着感慨:“多亏了韩大人,不然我还得在街头琢磨半天,指不定要撞更多人呢!” 这段 “推敲撞车队” 的趣事,很快在长安文人圈传开。有人调侃贾岛 “为诗痴狂,不惧权贵”,也有人赞叹韩愈 “惜才爱才,雅量高致”。而贾岛那首经韩愈点拨的诗,也随着云娘的歌声,成了 “凝香阁” 的经典曲目,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位 “苦吟诗人” 的执着与才情。
越南妹子真的想嫁给中国男孩吗?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