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地铁上听见两个年轻人聊天,一个说“我辞职了,老板让我加班到十点,我说不行,他就说年轻人别挑三拣四”,另一个笑了:“你算好的,我前同事被要求周末回消息,不回就扣绩效。 ”他们说得轻描淡写,但我突然觉得,我们这代人对工作的态度,可能正在悄悄改写规则。 以前觉得吃苦是福,加班是成长,现在很多人开始问:为什么我要用我的私人时间,为别人的KPI买单? 这不是懒,是清醒。 公司需要效率,但效率不该建立在吞噬人的生活上。 我见过凌晨一点还在改PPT的实习生,也见过早上八点准时打卡、下班从不拖沓的项目经理——后者效率更高,情绪更稳定,客户反而更满意。 不是所有公司都这样,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脚投票。 不是因为不想奋斗,而是不想被当成可消耗的资源。 真正的职场文化,不该是“你得先证明你有多能忍”,而是“你有多能创造价值”。 我朋友去年换了工作,新公司不打卡、不强制加班,但项目完成率全公司第一。 他说:“我们不是不拼命,只是不把拼命当常态。 ”这句话让我记了很久。 工作不是生活的代价,它是生活的一部分。 当一个人连喘口气都要被说“不够努力”,那不是在培养人才,是在制造疲惫的机器。 我们不是在对抗职场,我们只是在争取一种更体面的生存方式。
昨天在地铁上听见两个年轻人聊天,一个说“我辞职了,老板让我加班到十点,我说不行,
大气暖鱼鱼
2025-09-30 02:22: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