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别人要卡我们的脖子,而是我们的教育困住了自己”,姜伯驹院士再次出惊人语,一句话点明了中国教育的弊端。 这话听着有点冲,却句句说到了根子上,连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都跟着补了句大实话,把现在教育的毛病扒得明明白白。 姜伯驹盯着教育问题好多年了,最揪心的就是 “一刀切”,他说以前还觉得能改,现在才知道太天真:高考成了指挥棒,只要题目不超课本里的要求,课堂上就只教要考的内容。 家里有上学娃的都懂这种情况:比如孩子放学问 “天上的云为啥会飘”“小鸟怎么搭窝”,家长或老师多半会怼回去 “别瞎想,先把数学卷子刷完”。 孩子想学点考试外的东西,反倒成了 “不务正业”,看着就着急。 不光姜院士这么说,钱永刚也跟着说大实话:“中国教育最缺的不是分数,是被刷题磨没的求知欲!” 以前的孩子还会蹲在院子里看蚂蚁搬家、拆个旧收音机琢磨构造,现在的娃呢? 放学就埋在习题册里,连玩的时间都少,更别说琢磨 “课本里的公式咋来的”“有没有别的解法”。 时间长了,孩子就成了只会套公式、背答案的 “机器”,遇到没见过的题就懵 —— 这哪是教孩子,明明是把好好的娃教 “僵” 了! 姜伯驹说 “教育困住自己”,就是指这种只盯着分数的模式,把创新的路堵死了。 你想啊,以后搞芯片、搞航天这些需要突破的事,靠刷题能刷出新技术吗?肯定不能! 那些活儿得敢想敢试,得有自己找办法的劲儿,可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教 “按标准答案来”,连一点出格的想法都不敢有,这多可惜? 就算现在一直在改教育,可有些地方还是老样子,学校比谁升学率高,老师只能逼着孩子多做题;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报一堆补习班,全围着考试转。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爱读科普书,家长却觉得 “这些不能提分”,硬生生给停了。 孩子本来对学习还有点兴趣,这么一弄,连兴趣都没了,就算分数上去了,以后到了大学、社会,没了 “考高分” 的劲儿,反倒不知道该干啥了。 其实姜伯驹和钱永刚的意思很简单:教育不是为了刷高分,是为了让孩子保住好奇心、学会思考。 要是别把分数当唯一标准,家长多给孩子点探索兴趣的时间,学校敢不搞 “一刀切”,孩子就不会被 “困” 住。 到那时候,不用怕别人卡脖子,因为我们能教出敢想敢干的人 —— 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这下出名了不仅教育圈,全国家长都知道了万万没有想到,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直接点破
【1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