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生军训,不站军姿,不踢正步,竟干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塔大直接将8400名新生拉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军训,新生们头顶烈日脚踩滚烫沙地耗时3小时沙漠行军12公里,顺路还完成了匍匐前进、沙漠拉烟、敌袭模拟等实战课,塔大这一波操作火上了人民日报,老外看了也直呼硬核。网友:中国的孩子都应接受这样的训练。 眼看着新生开学,各个学校都在忙着组织新生军训,这几乎成了每年开学季的固定节目。 无论是炎炎夏日的操场,还是绿茵环绕的校园广场,到处都能看到整齐排列的队伍,学生们顶着烈日,认真地练习队列动作、齐步走和军姿,汗水顺着额头滑落,却毫不松懈。 不过,今年这所学校的军训,却比往年热闹许多,几乎可以说是彻底火了, 塔里木大学的新生军训,这次完全打破了常规,不是简单的站军姿、踢正步,而是直接将8400名新生拉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一片真正的“无人区”。 这里没有绿茵操场,没有凉爽阴影,每一脚踩下去,都是一场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细沙无孔不入,钻进鞋子、袜子甚至裤脚里,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无数微小的针尖上。 脚踝被摩擦得生疼,有的新生的袜子甚至走不到一公里就磨破,赤脚踩在滚烫的沙粒上,更是火辣辣地刺痛。 烈日高悬,阳光毫不留情地照射下来,皮肤被晒得通红,有些人甚至开始出现脱皮的迹象,但没有人敢停下,教官的口令如雷贯耳:“坚持!向前!” 在沙地上练习匍匐前进,每一寸移动都无比艰难。沙粒随着动作不断滑动,身体几乎贴在灼热的沙面上,汗水很快将衣服湿透,盐分渗入皮肤,刺痛感和疲惫感交织。 风一吹,细沙又刮进眼睛,带来疼痛和模糊的视线,但没有人抱怨,新生们必须咬紧牙关,艰难地一步步前行,每一次伸展、每一次俯伏,都像是在与沙漠和自身极限作斗争。 整个训练场景,宛如一幅残酷却震撼的画面:浩瀚沙海下,一排排新生整齐排列,汗水与沙粒混合,阳光映照出一张张坚毅而疲惫的面孔。 他们或蹲或卧,背负着装备与疲惫,在无边的沙漠中一点一点向前,仿佛每一步都在刻画青春的拼搏与意志的磨炼。 这绝不只是一次“硬核”拉练,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沉浸式教育实验。它把严酷的自然、厚重的历史和真实的集体奋斗,巧妙地熔于一炉。 塔克拉玛干沙漠本身,就是最核心的教材,学生们被迫用身体去“阅读”这本巨著,地表40摄氏度的高温,让每一步都像踩在火上;80%的流动沙丘,让行走变得异常费力,体力消耗巨大。 同时,这片沙漠也承载着历,学生们脚下的路,正是1949年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那1803名官兵解放和田时走过的,前辈们用18天徒步1580里,缺水缺粮到啃树皮、喝骆驼尿。 今天的学生们出发前能吃上手抓饭,但那段历史的重量,却通过这场模拟行军传递了过来,匍匐前进、沙漠拉烟,这些科目让历史场景变得具体可感。 当一名初见沙漠而心生恐惧的女生,听了老兵的故事后,咬牙坚持走完了全程。 身体的极度疲惫,反而成了理解先辈精神的催化剂,这堂在行走中完成的思政课,远比任何课堂说教都来得深刻,校方也明确表示,目的不是为了“吃苦”,而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精神”。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这片陌生的沙漠中,原本互不相识的学生们逐渐建立了默契和信任。有人看到旁边的新生鞋子里全是沙粒,毫不犹豫地伸手帮忙清理; 有人在沙地上滑倒,旁边的同学立刻伸出手去拉他一把;有人口渴疲惫,队伍里的其他人会主动分一些水给他。 尽管彼此还不熟悉,但在共同的困境中,他们彼此扶持、互相鼓励,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团队力量。 “你坚持住,马上就轮到休息了!”“别怕,我扶你一把。”一句句简单的话语,却在炽热的沙地上显得格外温暖,也让学生们体会到团结和互助的力量。 汗水和沙粒在每个人的脸上交织,却也在心里留下深刻印记,这种经历,比任何课堂讲解都来得生动,让精神的力量和实践的体验真正融合在一起。 校方也明确表示,这样的军训目的绝不是为了“吃苦”本身,而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精神”,用亲身的经历去理解坚持、勇气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通过身体的极限与心灵的触动,学生们不仅锤炼了体魄,更在互帮互助中体会到成长与责任的真正含义。 最终,8400名新生,无一人中途放弃,这与塔里木大学“扎根边疆、服务南疆”的校训不谋而合,这场军训,仿佛是他们未来人生的预演,提前淬炼了团结与担当。 人民日报的报道引发了网络轰动,网友们纷纷点赞“硬核”,感慨“这能记一辈子”。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
9月16日,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生军训,不站军姿,不踢正步,竟干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
乐天派小饼干
2025-09-29 14:52: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