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歌唱家”王洁实,谢莉斯在外地演出,休息时在宾馆开了2个房间,工作人员疑惑:你们是夫妻,开两间房干嘛?结果,王洁实一句话把人给逗乐了。 1982年的夏天,王洁实和谢莉斯正随国家歌剧院外出巡演。那年的行程异常紧凑,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间奔波,台上歌声连连,台下日程满满。 演出结束后,他们疲惫地拖着行李走进当地的一家宾馆,准备休息,为第二天的彩排养足精神。 当工作人员带他们到前台时,表情中带着几分疑惑:“二位是夫妻吗?要不要给开两间房?” 话音刚落,谢莉斯忍不住轻轻皱了皱眉,王洁实也笑了笑。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王洁实清了清嗓子,用略带北方口音的幽默回答道:“我们只是工作伙伴,并不是夫妻,各自都有家庭,工资都上交给家里的那位。” 这一句话一出口,前台工作人员愣了愣,随即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原本还带着几分好奇和试探的表情,瞬间变得轻松了许多。 谢莉斯也笑出声来,那笑声爽朗而有感染力,让整个大厅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其实,这种误会在他们同行中并不少见。王洁实和谢莉斯常年在全国各地巡演,台上默契的配合让观众常常误以为他们是夫妻。 每当唱到二重唱的高音和深情对望的瞬间,观众席总会响起惊叹声:“他们看起来真像一对。” 然而台下的生活却完全不同,王洁实的妻子在北京教书,谢莉斯的丈夫在哈尔滨做工程师。为了照顾家庭,他们每月几乎全部工资都寄回家,用于孩子的学费和生活开销。 那天晚上,他们各自回到房间,卸下舞台的厚重妆容,换上宽松的休闲服。王洁实把演出服仔细叠好放在衣柜里,顺手打开窗户,让夜风吹进来,驱走一身疲惫。 谢莉斯则坐在窗边,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感受着茶香和夜晚的凉意。虽然同在一栋宾馆,但两人各自安静地整理着心情,为第二天的彩排做准备。 没过多久,误会的消息在宾馆员工和巡演团队间悄悄传开。 大厅里,有同事半开玩笑地说:“你们看,他们开两间房,是怕被人误会吗?我看,这台上配合得这么好,难怪有人说他们是夫妻。” 另一位工作人员接话道:“要是人家真是夫妻,也不奇怪,舞台上那么有默契。” 王洁实听到这些调侃,只是轻轻摇头,笑着回应:“默契归默契,生活各自精彩。” 谢莉斯也附和:“对,工作是工作,家庭是家庭。”两人说话间并不生硬,反而显得自然、轻松,让周围的人都感到温暖。 这个小小的误会,也给团队带来不少趣味。 晚饭时,大家坐在宾馆餐厅里吃盒饭,调侃声不断:“昨晚听说你们开两间房,工资都上交家里那位,台上这么亲密,台下却各自回房,真是敬业啊!” 谢莉斯笑着摆摆手:“没办法,大家都是有家的人,舞台上只是工作。”王洁实也笑着接话:“是啊,唱得好才是正事,家庭才是根本。” 第二天早上,团队出发去下一场彩排。工作人员忍不住再提起昨晚的“夫妻误会”,王洁实依旧幽默地回应:“没事,工作就是工作,大家开开心心就好。” 谢莉斯轻轻点头,带着笑意补充道:“反正我们都是老实人,谁也别想把我们凑成一对。”同行们听后,也只好哈哈大笑,气氛轻松愉快。 演出一路进行,王洁实和谢莉斯的这段小插曲也成为了团队之间的趣谈。每次有人提起,王洁实都会幽默地说一句:“工资都上交给家里那位。” 大家听了,既发笑又佩服这对搭档对家庭的责任感。舞台上的默契与台下的分寸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平衡,让人既感受到他们的艺术魅力,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多年后,这段经历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1982年,“歌唱家”王洁实,谢莉斯在外地演出,休息时在宾馆开了2个房间,工作人
牧童的娱论
2025-09-29 13:42: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