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联合国宣布了 9月28日消息 深海探索从“跟跑”到“领跑”,中国科

折奉 2025-09-29 13:40:57

快讯!快讯! 联合国宣布了 9月28日消息 深海探索从“跟跑”到“领跑”,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深海所”)有了新标志! 2025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海南三亚宣布启动"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牵头,联合新西兰、丹麦等10余国,对全球6000米以下海底深渊开展系统性探测。 "海洋十年"计划是联合国2021年发起的海洋科学可持续发展倡议的深化。此次深渊探索专项聚焦6000米以深海域,覆盖全球37个海沟区域。 选择三亚作为启动地点具有象征意义:中国首个深海技术转移中心在此落户,且海南自贸港政策有利于国际科研设备出入境。 国际海底管理局数据显示,深海蕴藏着880亿吨多金属结核、100亿吨稀土资源,其中大部分位于海沟区域。日本2024年已在马里亚纳海沟发现高浓度锂矿床,引发各国对深渊资源的关注。 "奋斗者"号潜水器是计划的核心利器。2023年完成升级后,其作业深度达11900米,可覆盖全球所有海沟。该潜水器配备七功能机械手、沉积物取样器和基因捕获装置,能在深渊环境连续作业12小时。 中国研发的"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可协同作业,"深海一号"科考母船提供支持。这套系统使中国在深渊探测领域形成完整技术链。新西兰贡献了深海着陆器技术,丹麦提供冰区探测经验,形成技术互补。 新西兰虽为五眼联盟成员,但与中国在海洋科研领域合作密切;丹麦作为北约国家,其自治领格陵兰岛周边海域具有战略价值。这种跨越传统阵营的合作,反映科技外交的独特性。 但竞争同样存在,美国虽未直接参与,但通过夏威夷大学海洋研究所平行推进"深海前沿"计划。俄罗斯则加速升级"勇士-D"号深潜器,计划2026年挑战克马德克海沟。这种并行项目体现大国在深海领域的暗自较量。 深渊探索具有双重用途价值。海沟地形测绘数据可用于潜艇航线规划,深海声学特性研究关系反潜技术。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长期资助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深海调查,其军事意图不言而喻。 中国在此领域稳步推进,南海深渊环境研究已持续十年,积累了大量水文数据。此次国际合作中,中方明确限定数据共享范围,敏感区域数据仅限科研使用,体现对安全问题的警觉。 深海探索史上曾多次因政治因素受阻,1980年代美苏联合深潜计划因冷战升级夭折,2000年日美海沟探测因钓鱼岛争端中断。当前合作需避免重蹈覆辙。 中国吸取历史经验,采取"技术开放、数据管控"策略。核心深潜技术自主可控,同时允许合作伙伴参与作业,但建立分级数据共享机制。这种模式既保障安全,又促进合作。 深渊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日本2024年从南海海沟提取的天然气水合物,已满足其能源需求的3%。中国大洋协会评估显示,太平洋深海稀土可满足全球200年需求。 但开发挑战严峻。海沟环境压力达1100个大气压,温度接近冰点,需要突破性技术。计划将重点研究极端环境生物酶,这些酶在工业催化、医药领域价值惊人。 深渊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海沟生物生长缓慢,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证明深海生态恢复需数十年。计划特别设立环境保护工作组,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牵头。 中国在环保领域积极作为。2024年率先提出"深海绿色开发准则",要求所有勘探活动必须进行生态评估。这种主动担责姿态,有助于提升国际话语权。 深海勘探涉及复杂法律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区域"资源开发有规定,但6000米以深区域存在法律空白。中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合作,推动制定深渊活动准则。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未批准海洋法公约,但其企业通过马绍尔群岛等注册国参与开发。这种法律规避行为可能引发新争端。计划将设立法律专家组,探讨规则制定。 计划将组建国际科研团队,每年培训200名深海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奥克兰大学联合设立深渊科学硕士项目,丹麦技术大学提供工程师培训。 这种人才流动具有战略意义。中国通过主导国际项目,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参与,提升软实力。目前已有17国、48名科学家申请加入首期勘探任务。 计划分三阶段实施:2025-2027年完成装备测试与区域普查;2028-2030年开展资源详查与技术验证;2031年后推动商业开发。每个阶段都设置里程碑考核。 预计总投资达50亿美元,中国承担60%,其余由参与国分摊。这种资金结构体现中国的主导作用,也考验各方的合作诚意。 挑战在于平衡各方利益,新西兰关注南极渊区,丹麦侧重北冰洋,中国重点在西太平洋。如何协调勘探重点,需要高超的外交智慧。 深海探索注定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过程。各国既需要共享基础数据应对共同挑战,又会在资源开发领域激烈竞争。健康的心态是保持开放又守护核心利益。 信息来源:联合国“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启动 2025-09-28 14:05:46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0 阅读:0
折奉

折奉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