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东方大国,一旦为了国家利益决定动用武力,那攻击目标就没有军民两用和民用目标,所有的有助于战争的都是目标,除了军用目标外,所有机场、港口、码头、火车站、汽车站、桥梁、隧道、火车线路、高速公路、加油站、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通信塔、电台、储油气站、飞机工厂、汽车工厂、造船厂等各类机械工厂,都要全部炸毁。 在台海波澜起伏的时刻,一场东欧战火的惨痛代价,正如警钟敲响东方大国耳畔:当国家尊严不容侵犯,武力一出鞘,敌方每一根支撑战争的脉络,都将化为灰烬。这血的教训,藏着怎样的战略玄机?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为维护自身安全利益,启动特别军事行动。刚开局,俄方部队推进时,对乌克兰的电力网、通信站和交通枢纽这些东西,本着人道原则,没下狠手。导弹和炮火绕着那些变电站、港口码头走,留了条生路。初衷是好的,不想让老百姓遭太大罪,也怕国际上说三道四。 乌克兰那边可没闲着。他们的军工厂靠着稳稳的电,照常开工,组装无人机啥的,一点不耽误。情报部门通过网路,实时传前线数据,指挥部下令快准狠。俄军推进到顿巴斯,补给线老被截,坦克维修跟不上,部队卡在泥地里动弹不得。几个月下来,损失不小,战场上胶着成一锅粥。俄高层一看,这么下去不行,得变招了。 转眼到2024年,俄军开始动真格的。11月17日那天,俄罗斯发起大规模空袭,用了120多枚导弹和90架无人机,直奔乌克兰能源和交通节点。东部变电站中招,电力供应直接瘫痪大片地区。敖德萨港区受波及,码头卸货效率直线掉。乌克兰能源部赶紧宣布限电,全国电网吃紧。紧接着,11月28日,又来一波,针对西部和中部能源设施,电力中断影响上百万户。 12月13日,规模更大,近200架无人机加93枚导弹,锁定交通枢纽和发电厂。顿涅茨克桥梁受损,铁路线中断,火车站调度乱套。基辅通信塔倒了,信号塔瘫痪,前线电台联络断档。哈尔科夫的汽车厂和机械车间停摆,零件堆积如山。乌克兰军队后勤跟不上,武器修复慢了半拍,协调效率大打折扣。俄方还用电子战压制残余信号,彻底卡住对方脖子。 圣诞节那天,12月25日,俄罗斯再出手,巡航导弹瞄准能源系统,全国多地发电厂和输电线路遭重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这波攻击用上了集束弹头,破坏力惊人。从11月到12月,俄罗斯累计打了上千次针对能源的打击,乌克兰电力产能掉到不足一半。工厂停工,港口闲置,高速公路上补给车队堵成一团。军队作战能力弱下去,反击势头明显收敛。 这些事儿搁谁身上都得长记性。现代战争不是光拼兵力武器,得砸烂敌方整个后盾体系。机场没了,飞机起不来;港口码头瘫了,物资进不来;火车站汽车站桥隧公路一断,陆运就卡壳。加油站空了,坦克车子趴窝;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炸了,电一黑,啥都干不成。通信塔电台没了,情报传不动,指挥就瞎指挥。储油气站一毁,能源链条全崩。飞机厂汽车厂造船厂这些机械窝子停了,装备修不了造不了,仗怎么打? 俄罗斯这教训来得太狠。开头顾虑太多,让乌克兰喘口气,利用那些民用设施养精蓄锐。后期一狠心,全线打基础设施,乌克兰体系就摇摇欲坠。战场主动权慢慢往俄方倾斜,损失比之前小多了。这不光是军事事儿,还牵扯经济民生。乌克兰老百姓冬天挨冻,社会运转乱套,军队士气也低落。 这仗打下来,俄罗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战争是整体的对抗。光盯军营阵地不行,得看背后那张大网。东方大国我们,底气足,战略深。面对台海风云,保持定力,推动和平,但备好硬骨头。谁要挑战核心利益,就让他尝尝体系崩盘的滋味。
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
【68评论】【20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