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新疆的清军绝对是装备精良,刘锦棠部近3万士兵,装备“后膛来复马枪、哈乞开斯、

轩叔观察 2025-09-29 12:25:06

远征新疆的清军绝对是装备精良,刘锦棠部近3万士兵,装备“后膛来复马枪、哈乞开斯、马蒂尼、毛瑟M1871、雷明顿等七响、八响、十三响枪共20000余支。”这支清军部队人虽然少,但是对付阿古柏有绝对的装备优势,1875年入疆时还带了原装进口的加特林,这款装备对中亚骑兵的阿拉胡阿克巴冲锋有神奇疗效,1877年阿古柏在吐鲁番兵败自杀,官军收复北疆。[无辜笑] 1876年4月刘锦棠率领29500名士兵从甘肃出发,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军事行动,这支部队配备了21000支后膛步枪,其中包括刚在普法战争中使用过的毛瑟M1871步枪、美国雷明顿步枪和英国哈乞开斯步枪。 与传统清军不同的是,左宗棠通过胡雪岩在上海建立的采购渠道,从德国克虏伯公司购买了12门新式火炮,这些火炮使用后装填技术,每分钟可发射3到4发炮弹,射程达到4000米,而阿古柏军队使用的主要是老式滑膛炮,射程只有1500米左右。 更关键的装备是10挺加特林机枪,这种武器采用手摇式转管设计,每分钟能发射200发子弹,在测试中一挺加特林机枪的火力相当于50名步枪手,面对习惯骑兵冲锋的中亚军队,这种密集火力意味着战术上的代差。 左宗棠在兰州花了两年时间做准备,他在兰州建立军械局,每月生产子弹15万发、火药3000公斤,为解决后勤问题,他募集了5000头骆驼和2000辆大车,在河西走廊建立了6个大型补给站,每个站储存够一万人吃三个月的粮食。 1876年8月18日,清军抵达乌鲁木齐城下,刘锦棠把12门克虏伯炮分成三组,对准城墙的北门、西门和瓮城,连续三天,炮兵每天发射约150发炮弹,摧毁了三处城墙缺口,8月24日清军从三个缺口同时进攻,当天拿下乌鲁木齐。 拿下乌鲁木齐后,清军用了五个月时间清理北疆,到1877年1月,玛纳斯、昌吉、呼图壁等地先后收复,阿古柏把剩余的15000士兵集中在达坂城,这里是通往南疆的咽喉要道。 1877年4月19日,达坂城之战开始,清军派出3000骑兵绕到达坂城南侧,切断了守军通往吐鲁番的退路,4月20日上午,炮兵阵地完成布置,中午12点,12门火炮开始向城内射击,根据《左文襄公年谱》记载,有一发炮弹击中城内的火药存放处,引发连环爆炸,城墙被炸塌一段约15米。 这次精确打击来自于清军使用的新战术,左宗棠聘请了两名德国炮兵顾问,他们教会中国炮手如何测距、如何根据风向调整射角,在达坂城战役中,炮兵首先用小口径炮试射确定距离,然后集中大口径炮轰击同一目标,这种方法在欧洲刚开始应用,清军已经掌握。 达坂城战斗持续了三天,4月22日守军指挥官白彦虎带着1000多人突围,向托克逊方向逃跑,清军骑兵追击30公里,歼敌700余人,4月26日托克逊不战而降,5月2日吐鲁番开城。 阿古柏在托克逊附近的库尔勒服毒自杀,死时55岁,他的两个儿子继续抵抗,但军心已散,清军从吐鲁番出发,用六天时间行军900里,5月8日抵达库尔勒,5月14日进入库车,各地维吾尔族民众主动提供粮食和向导,因为阿古柏政权征收的税赋比清朝时期高出三倍。 到1877年11月,除伊犁地区外,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重新纳入清朝版图,这场战役中,清军阵亡约4200人,主要死于疾病和行军途中的意外,阿古柏军队损失约22000人。 左宗棠在兰州建立的军械局后来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兵工厂,一直生产到1949年,他培训的炮兵军官后来成为清末新军的骨干力量,这批军官在1900年参与了抵抗八国联军的战斗,在大沽口炮台使用类似战术击沉了多艘英国军舰。 网友们感慨万千: “看完才知道,左宗棠当年是下了血本啊!这支清军装备放在亚洲绝对是顶尖水平,毛瑟配加特林,简直是降维打击。”   “原来不是清军不行,是没找对方向,这支西征军要是早几年出现,甲午战争说不定都不一样了?”   “科普得太及时了!以前只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没想到细节这么震撼,克虏伯大炮一响,城墙直接开花,这火力配置绝了。”   “达坂城那一炮炸得真是天时地利,弹药库殉爆的场面想想就震撼,有时候战争真的需要一点运气。”   “最佩服左宗棠的战略眼光,‘缓进急战’四个字太精髓了,准备要充分,动手要果断,放在今天职场都适用。”   “看到清军六天追了九百里,这机动性简直了!阿古柏的骑兵估计都懵了:说好的我们擅长机动呢?”   “说实话,以前对晚清军队的印象就是落后挨打,没想到在西北还打了场这么漂亮的仗。真是长知识了。”   如果说先进武器装备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关键,那么在当时的环境下,清军是如何保障后勤补给,让这些精良武器发挥作用的?   官方信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0 阅读:123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2
2025-09-29 13:10

哈奇开斯是发国的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