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直言,中国禁止英伟达芯片令美中关系紧张,并称中国为美国的“对手”;与此同时,英伟达CEO黄仁勋也表态,对中国禁买其AI芯片的报道“深感失望” 网友评论:不让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赚钱终于起到效果了,中国自主替代才刚刚开始,操作系统基座逐步夯实,PC、服务器级CPU逐步强替,嵌入级MCU也逐步应用在打印机设备中。 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最近在公开场合直接点了题,说中国禁止英伟达芯片的举动让美中关系更紧张,还明着把中国称作美国的 “对手”。 这话听着强硬,背后其实藏着美国企业的焦虑,要知道英伟达的 AI 芯片之前在中国市场吃得很开,像国内不少互联网公司搞大模型训练、云计算中心搭建,都得靠英伟达的 A100、H100 芯片撑场面。 2023 年英伟达光是对华 AI 芯片的销售额就占了其数据中心业务的 20%,差不多有 80 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现在中国这边限制购买,直接断了英伟达的一大块收入来源,也难怪美国政界会急着出来表态,毕竟芯片产业是美国科技领域的重要支柱,一旦在中国市场受挫,连带的还有上下游的设计、制造企业,比如给英伟达做封装测试的安靠公司,最近股价都跟着跌了不少。 英伟达 CEO 黄仁勋的反应更直接,公开说对中国禁买其 AI 芯片的报道 “深感失望”。黄仁勋之前一直对中国市场很看重。 2023 年还专门跑到中国来参加行业峰会,当时他还说 “AI 的未来离不开中国市场”,现在态度急转弯,其实是因为英伟达为了应对美国之前的芯片出口限制,特意推出了针对中国市场的 “特供版” 芯片 H20。 本想着能保住中国市场份额,结果现在连特供版也被限制,等于之前的努力全打了水漂。而且英伟达的 AI 芯片研发投入极高,一款新芯片从设计到量产得花上十几亿美元,中国市场的订单没了。 这些投入的回收周期就得拉长,对公司的现金流影响不小,2024 年英伟达财报里已经显示,数据中心业务增速比去年慢了 15 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市场的下滑是重要原因之一。 网友们倒是看得很透彻,不少人评论说 “不让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赚钱终于起到效果了”,这话不是没道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2023 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大概 5000 亿美元,中国就占了 35% 左右,像英伟达、英特尔这些美国企业,早就把中国当成 “提款机”。 之前美国不断加码芯片出口限制,想卡中国的脖子,现在中国限制购买英伟达芯片,等于是直接捏住了美国芯片企业的 “钱袋子”,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失去中国市场的痛。 不光是英伟达,像高通的手机芯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从几年前的 60% 降到了现在的 45%,背后就是中国自主芯片的替代在发力,更让人关注的是中国自主替代的进展,现在可不是停留在 “喊口号” 阶段。 操作系统方面,国内的麒麟、统信系统已经慢慢站稳脚跟,去年政府和国企采购的 PC 里,装国产操作系统的比例超过了 40%,而且这些系统还在不断优化,之前兼容不了的办公软件、设计工具,现在大部分都能顺畅运行,连一些行业专用软件也开始适配。 PC 和服务器级 CPU 的替代更明显,像龙芯的 3A5000 处理器,已经能用在日常办公的台式机上,跑分跟英特尔的 i5 处理器差不了多少,价格还便宜 30%。 华为的鲲鹏 920 芯片在服务器领域也打开了市场,国内不少云计算公司比如阿里云、腾讯云,都开始用鲲鹏服务器搭建数据中心,2024 年鲲鹏服务器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 18%,比前年翻了一倍。 嵌入级 MCU 的应用也在悄悄铺开,这种芯片虽然性能不如 AI 芯片强,但用在打印机、智能家居这些设备里正合适。 之前国内打印机厂商比如联想、奔图,用的都是意法半导体、微芯科技的 MCU 芯片,现在已经开始换成中颖电子、兆易创新的产品。 这些国产 MCU 不仅成本低,而且响应速度更快,奔图去年推出的新款打印机,用了国产 MCU 后,开机速度比老款快了 2 秒,卡纸率也下降了 15%,市场反馈特别好。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美国想靠限制芯片出口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结果反而倒逼中国加快了自主替代的脚步。英伟达这些美国企业丢了中国市场的订单,业绩承压。 而中国这边,从操作系统到各类芯片,都在一步步夯实基础,虽然离完全替代还有距离,但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网友说 “中国自主替代才刚刚开始”,确实说到了点子上,随着更多国产芯片和系统落地应用,未来在科技领域的主动权,只会越来越稳。 当前的芯片竞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贸易限制与本土替代,而是演变为重塑全球科技格局的关键进程,美国试图通过政策手段制约中国,却遭到中方依据国际规则的有力回应,中国的规则导向策略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支持与积极反响。
在中美芯片大战的这片战场中,日本人却发现了个秘密:美国抱着尖端芯片想跟咱硬刚,中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