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女孩的红烧肉店名争议“卖女孩的红烧肉”店招被人举报,老板可能觉得被人小题大做

鸿志评娱乐 2025-09-28 22:28:56

卖女孩的红烧肉 店名争议“卖女孩的红烧肉”店招被人举报,老板可能觉得被人小题大做了,不就是个名字嘛,还是自己的姓,怎么就被上纲上线了?可问题恰恰在于,语言不是数学公式,不是你说等于什么就等于什么。语言是活在人群中的,是有社会共识的。顾客在看到“卖女孩”这三个字时,心里的不适感是真实存在的,因为它触碰了我们社会最基本的底线,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特别是对儿童的关爱。这种集体潜意识里的警惕,恰恰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大家对这种可能涉及侵害弱势群体的表述变得格外敏感。

这些年我们见过的奇葩店名多得数不胜数,从“最高发院”理发店到“饭醉团伙”餐厅,有些商家为了吸引眼球真是绞尽脑汁。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个能引发讨论的店名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关注度,但这种关注真的能持久吗?恐怕未必。当新鲜感过去后,留给消费者的可能只剩下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适感。就像那个实际经营者自己说的,“看别人这么取,我也跟着取了”,这种从众心理背后,反映的是店家不是在品质和服务上下功夫,而是把心思用在了打擦边球博出位上。毕竟,做生意求的是和气生财,而不是争议不断。

当然,不是说店名不能有创意,恰恰相反,一个好的店名应该既能体现特色,又能让人会心一笑。比如“饭点了”餐厅、“剪单爱”理发店,这些谐音梗就玩得恰到好处,既有趣又不让人反感。而全聚德、狗不理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商业的本质终究是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

“卖女孩的红烧肉”还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商业命名上的监管似乎还存在模糊地带。市场监管部门说之前接到过投诉,“他们好像把‘卖’改成‘麦’了”,但平台上为什么还是“卖女孩的红烧肉”,他们也不清楚。这种不确定性给了商家继续打擦边球的空间。其实不只是店名,在广告宣传、产品包装上,类似的模糊地带还有很多。如何既尊重商业自由,又维护公序良俗,这确实是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0 阅读:0
鸿志评娱乐

鸿志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