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不起了!”9月24日,广东阳江,受台风影响,当地海产养殖户的网箱被吹翻、打烂

潮流密码我来解 2025-09-28 19:15:00

“活不起了!”9月24日,广东阳江,受台风影响,当地海产养殖户的网箱被吹翻、打烂, 不仅无法回收,里面数十万斤鱼虾全部逃出,损失惨重!而海边则围满了钓鱼佬和赶海的人,一袋接一袋满载而归。网友: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远处看,原本覆盖海面、整齐排列的养殖网箱如今只剩下一块块漂浮的残骸,许多早已沉入海底。 台风的巨浪将网箱拍得七零八碎,里面的鱼虾也随着倾倒的网箱被卷入了大海。这是渔民的生计所在,却在台风毫不留情的威力下化作乌有。 可在一些海岸边,却是另外一番光景。海风刚刚平息,赶海的人群已经成群结队地聚集在岸边,有人穿着雨鞋提着塑料桶,一边俯身用手在沙子里摸索,一边嘴角扬起;还有些人干脆租了小船,直奔那些被台风破坏的网箱附近下钩垂钓,小船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海产品。 有人举着刚刚捞到的一大袋螃蟹,兴奋地对着镜头喊:“台风过后,这可是大自然的馈赠呀!”对于赶海者来说,这场风暴带来了“满载而归”的机会,但对于那些养殖渔民而言,他们看到的却是失落与无助。 “跑出来的鱼是无法追的,它已经进了海洋,就变成了谁捞到是谁的”。一位脸色疲惫的养殖户无奈地说。 他站在岸边,看着涌动的潮水,仿佛在期待那些价值几十万的鱼群还能自觉地游回来。尽管他并不认为这些赶海的人蓄意“趁火打劫”,但看到自家几乎倾家荡产的鱼变成别人免费收获的“战利品”,心里难掩痛苦与失落。 根据官方记录,台风“桦加沙”是近年来登陆广东阳江时最强的一次。当风速达到每秒65米以上时,哪怕是经过多年修补、维护的网箱,也难以承受这样猛烈的冲击。 而且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显示,此次阳江录得的风速破了历史纪录,仅养殖网箱的损失便达到灾害重点集中区域的三成以上。 渔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预料到这次天灾。早在台风来临之前,他们便开始为网箱加强支撑,加固鱼排,甚至对部分没有成规模的养殖鱼进行了提前捕捞。 可即使是提前做了这些“保命”措施,也在17级狂风巨浪的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老人们常说“靠天吃饭”。对养殖户来说,这句话简直是刻入了骨子里:从鱼苗开始,他们就与天斗,与变化无常的天气“抢饭碗”。 除了巨额的财产损失,这次台风的重拳出击更是让养殖户们感受到一种力量上的无能为力,无论再多的努力,在自然的威压下也显得微不足道。许多渔民表示,他们原计划借着两节期间将鱼类以好市价出售,回笼一年的辛苦资金,而如今全泡汤了。 相比之下,垂钓者和赶海者们的兴奋显得刺眼。有位刚从岛上回来的人笑着向记者展示了一整箱二十厘米长的石斑鱼,称自己早上花了一点时间钓的。 更让渔民无法释怀的,是赶海人中流传的那句“自然的馈赠”。对他们而言,这并非大自然的小恩小惠,而是他们一年、甚至几年付出的心血一朝泡汤的伤疤。 在台风过后,阳江当地已经开始对受灾地区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主干道路逐渐恢复,堤坝的修复也在快速推进。 但对于养殖户们而言,灾后工作远不止是打扫、修补。被毁掉的网箱可能需要重新制作,跑掉的鱼群无力追回。这些实际的经济损失,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更为复杂的是,当沿海地区的天灾变得愈发频繁时,养殖户们面临的不仅是“台风刚走”,更有“下一场台风何时来”。 从赶海人到养殖户,从城镇建设到农业产业,台风袭击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提醒,大自然的威力不可忽视。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台风“桦加沙”便是一次警示:在自然面前,再多的预防措施,也可能因为极端天气落得徒劳无功。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更加重视对沿海地区的灾后援助体系的完善。针对渔民灾后重建的补贴、风险规避的保险制度,都需要有更细致的落实。 这不仅是保障养殖户权益的直接方式,更可以推动整个渔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如何减少沿海产业的脆弱性,也应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探讨和努力的方向。 台风来去匆匆,留下的不仅是满地的狼藉,还有深深的反思。我们不能否认“赶海人”是自然受益者的一份子,但在他们欢呼收获的背后,更需要看到那些渔民在奔波一年后的沮丧与无助。 谁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作为旁观者和参与者,学会体谅和尊重,才能让我们彼此更接近。 也许,下一次海浪席卷而来的时候,我们该问问自己:在灾难和馈赠之间,我们能否为这脆弱又顽强的生态,做些什么? 主要信息来源:红星新闻--2025.09.25 关于台风过境广东阳江:“钓鱼佬”大丰收,海产养殖户损失较重的报道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潮流密码我来解

潮流密码我来解

潮流密码我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