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这稻谷值几个钱,一年还要种2季,直接种一季就好了。”女儿不情不愿割着水稻。 “你一天吃一顿就好,怎么还要吃3顿,三观不正,三餐倒是很正常。” “我又不吃大米,一会儿去吃炸鸡。”女儿给了一个得意的眼神。 “垃圾人才吃垃圾食品。” 母亲人狠话不多,几句话把女儿怼得哑口无言,只得乖乖弯腰割水稻。 无意中,刷到广西这对母女的视频,隔着屏幕都感受到活力,在爆笑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一些生活哲理。 母亲代表的是生活在基层的父辈,他们一辈子勤勤恳恳,做事从不会投机取巧,哪怕粮食价格低,也依然一年会种两季稻子,大太阳下汗水摔八瓣,这不是夸张的描述,而是农村种地的实景。 女儿代表的是年轻一代,年轻人有文化,向往精彩的城市生活,成长过程中各种物资都不缺,他们不能理解,明明买一袋米就几十块,为何父母要花几个月的时间种地,多累啊。 没错,如果要按照市场价来核算,种地远不如打工强,但事实是,如果每个人都不种地,我们就算有钱,又该去哪里买粮食? 农民种地是一把好手,他们的短处是不会销售,太多好的农产品没办法卖出去,所以造成了廉价的损失,如果有人能帮农民把农产品带出去,那么再辛苦的劳动也就有了价值。 于凤鸣回到老家,就是给老家打开一扇窗,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让我们看到农村生活的真实模样,有网友感慨:“我以为农村是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牧歌,原来种地也很辛苦。” 辛苦是人生的本质,农民不害怕辛苦,害怕的是辛辛苦苦收上来的农产品坏在地里。 好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农村,他们或许不会种地,但会拍短视频,可以通过抖音的“山货上头条”把农产品分享出去,于凤鸣就是如此,她和母亲有600多万粉丝,一场直播带出去了100万斤小米蕉,让父老乡亲笑开颜。 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带动农村的发展,既陪伴了父母,又有了收入,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