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校前校长:歼-6改装的无人机,针对的就是台湾!长春航空展上那架歼-6无人机,挂了点新东西,机翼挂架改了,自动驾驶系统也给装上了,一架六十年代的老飞机,摇身一变成了无人平台,这又回到了台海,感觉是新阶段的意思,两边的博弈已经到了无人机层面。 歼-6这飞机大家都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从苏联米格-19仿制过来,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总产量超过4500架,好多资料说接近4800架。服役46年,立下不少功劳,比如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击落击伤23架敌机,自己零损失。1975年西沙海战,还配合海军收复岛屿,验证了空海协同。2010年退役后,大批封存,本以为就这么闲着,结果2025年长春航空展上,它改装成无人机亮相了。 这事儿传闻了20年,从本世纪初军迷圈就说要改成无人机打机海战术,现在实锤了。 改装细节挺简单实用,科研人员拆了机炮、副油箱和弹射座椅,腾出空间装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驾驶仪、地形匹配导航,加上机翼挂架,能带精确弹药或电子干扰设备。 机头装雷达测距器,空速管移到下方,避免干扰。翼根炮位用整流罩堵上,减轻重量,提高续航和载荷。1995年就开始试飞,当初是靶机或模拟敌机,现在升级成攻击平台,能执行战术任务,像诱饵吸引火力、饱和打击或侦察。 成本低,改一架比新造无人机便宜十倍,利用库存变废为宝。 台军校前校长谭传毅直言,这东西针对台湾,能改4800多架,打头阵饱和攻击,挂精确弹药,让防空系统应接不暇。 歼-6超音速,雷达信号跟现役战机类似,容易骗过识别系统,后续部队找空当精确打击。这种消耗战层次多,省钱好用。台湾那边有“快奇”无人艇、“劲蜂”无人机,想搞双无作战,但数据链中心化,节点固定,一打就瘫。 GPS导航易干扰,俄乌冲突证明了,太依赖单一系统不行。大陆运-9电子侦察机,300公里干扰覆盖,台军雷达数据链随时趴窝。 两岸无人机差距一眼看出来,大陆全体系建起,从无侦-7高空长航时到攻击-11隐身型,芯片导航自产,核心技术在手。 台湾主要改商用无人机,价格贵三倍,电子对抗弱,质量跟不上。澎湖、金门地势平,以前守得住,现在无人机低空突防,阵地纸糊一样。台军调“海龙蛙兵”到澎湖练反无人机,强度上去了,但蜂群人工智能协同,老战术不灵。大陆侦察打击无人机一块上,台军雷达车机动部署也难生存。 2024年大陆六种无人机巡航台海,TB-001双尾蝎续航6000公里,带24枚导弹,长时在天上没问题。 台军计划买5000架商用无人机,代差不是数量补的。谭传毅说,台军不解决数据链依赖、导航自主,买再多武器被动。未来无人机、AI、卫星融合,传统防御重写,技术差距不是一两件装备追回,得整个体系创新。 长春航展上,歼-6无人机首秀引发热议,台媒紧盯,称大陆传递战略信号,即便不用最先进装备,战术创新也能压制。 信号对台岛和外部势力。台湾学者分析,这种不对称战术,台海空间窄,防空密集,直接投主力战机风险高,歼-6群先耗弹药,开路。 美军2025报告提中国用老机改无人机低成本饱和攻击,没具体方案。歼-6金属机身抗激光微波强于小型无人机。 歼-6历史从1958年首飞,1959年改型,填补超音速空白。 退役处理难题,库存大,制度让剩余价值难利用。完善管理,能释放经济潜力,让老装备新生。航展不止歼-6,还有歼-20静态展示、空警500、歼-16,象征空军体系。 歼-20缩小与美差距,领先地区对手。
*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