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说,若美俄打起来,全球会有50亿人死亡。但如果美国和中国爆发核战情况如何?中国院士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中国防得住,而且手段不止一套。 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就明确说过“我们是能够防得住的”,这位研究了一辈子核防护工程的专家,说话从来靠的是技术打底,不是空喊口号。 就说最前端的预警能力,这玩意儿就像核威胁里的“千里眼”,敌人的导弹刚升空就能发现——地面上摆着的P波段远程战略预警雷达可不是样子货,这玩意儿属于米波雷达家族,天生就能治那些号称“隐形”的家伙,美军F-22在它面前都得现原形,5000公里外的目标都能牢牢锁定。 天上还有预警卫星盯着,配合着地面的监测站,连核试验释放的放射性氙同位素都能抓着,之前朝鲜核试验、日本福岛核事故,咱们浙江的辐射监测站靠两套进口惰性气体监测系统,第一时间就拿到了准确数据,给决策当了可靠的眼睛。 这套系统反应快得很,洲际导弹从发射到进入中段飞行也就几分钟,咱们的雷达和卫星能立刻捕捉轨迹,算准它要往哪儿飞,给后面的拦截留出充足时间,根本不会像瞎猫碰死耗子似的被动挨打。 预警之后就是拦截,这一步才是真正的“硬功夫”,相当于在高空用子弹打子弹,而且还得打准。 别拿美国的萨德系统当标杆,那玩意儿最大射高才150公里,咱们的红旗-19早就把这个纪录翻了四倍,2024年那次试验直接在600公里高空搞定了超20马赫的高超音速目标,相对速度都到10公里每秒了,这精度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厉害的是红旗-19用的是动能杀伤技术,不靠爆炸靠撞击,直接把来袭弹头砸成碎片,干净又利落,制导系统更是集合了北斗卫星、红外成像等好几套本事,就算遇到电磁干扰也能稳稳锁目标。 从2010年到2023年,咱们搞了七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次次都达到预期目的,要知道中段拦截可是反导里的硬骨头,得在大气层外拦截高速飞行的弹头,技术难度比末端拦截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能做到七连中,说明这技术早就不是实验室里的摆设了。 现在更有红旗-26补位,射高能到800公里,既能拦洲际导弹又能反卫星,055驱逐舰装上它,南海东海的防御圈直接变成铁板一块,对手的导弹想钻空子都难。 后来钱七虎院士又提出“深地下防护”理念,专门研究怎么扛住高速钻地弹的打击,研发的新型复合结构能从根本上解决抗核爆和常规打击的难题。 这些地下工事可不是简单的山洞,能防冲击波、防辐射、防高温,就算真有漏网的核弹头落地,藏在里面的人员和关键设备也能安然无恙。 而且,咱们的防护不只是军事设施,连核电厂周围都装了空气氚在线自动监测系统,AI全自动运行,每天都能拿到监测数据,一旦有辐射超标立刻就能发现,普通人的安全也能兜得住底。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有“打得出、打得准、打得狠”的核反击能力,陆基有东风-5C液体洲际导弹,射程直奔两万公里,全球随便哪个角落的目标都能覆盖,想从哪个方向发射就从哪个方向发射,根本不用受部署位置限制,还能灵活选择飞行路线避开反导系统。 海基的巨浪-3更狠,这可是洲际级别的潜射导弹,射程一万公里往上,094战略核潜艇带着它在咱们近海就能发起反击,根本不用冒险前出第二岛链,有了海洋掩护,生存概率能超过90%,就算陆基设施挨了打,深海里的核潜艇照样能给对手还以颜色。 一艘094能装12枚巨浪系列导弹,每枚带6个分弹头,一艘艇就能敲掉72个重要目标,这威慑力谁看了不掂量掂量? 空基还有轰-6N战略轰炸机挂着“惊雷-1”远程导弹,能在对手防空圈外发射,机动性强还能随时升空待命,就算导弹发射了也能召回,多了层灵活应对的余地。 这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力量2025年九三阅兵都亮过相,不是纸上谈兵的概念,而是真真切切能随时动用的杀招。 说到底,国外专家扯什么50亿人死亡,那是没见识过咱们的防御体系有多完善。从5000公里外的预警锁定,到600公里高空的精准拦截,再到能抗核爆的地下堡垒,最后还有能覆盖全球的核反击力量,每个环节都有实打实的技术和数据撑着。 钱七虎院士那句“防得住”,可不是安慰人的空话,是靠七次成功的反导试验、靠能扛原子弹的防护工程、靠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堆出来的底气,这颗定心丸,分量足得很。
美国傻眼了! 就在9月26日,中国在联合国直接亮剑!耿爽大使当众喊话:美国,
【2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