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总统正式确认参加!
9月27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正式宣布,俄总统将出席11月在南非举行的G20峰会。 尽管具体参会方式尚未确定,但这一表态已彻底击碎西方所谓“俄罗斯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叙事。
回顾近年G20峰会,2022年巴厘岛峰会期间西方领导人集体回避与俄代表握手,2023年新德里峰会俄外长拉夫罗夫遭冷遇。但此次南非峰会的地缘背景已发生根本变化:金砖机制扩员至11国,占G20成员过半,力量平衡悄然改变。
南非政府此次顶着西方压力邀请俄罗斯,反映全球南方国家的集体觉醒。南非贸易与工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南非与俄罗斯贸易额增长300%,主要涉及粮食、化肥和能源领域。这种经济纽带使南非不愿追随西方制裁政策。
更深远的是历史渊源。南非执政党非国大与苏联在反种族隔离斗争中结下深厚友谊,这种历史记忆仍影响当代外交。南非国际关系部长潘多尔明确表示:“G20不是西方俱乐部,所有成员国有平等参与权。”这种立场获得印度、巴西、印尼等国的默许支持。
西方对俄孤立政策正遭遇反噬。欧盟内部出现严重分歧:匈牙利、塞浦路斯等国公开反对新一轮对俄制裁,德国企业界秘密游说政府放宽对俄工业品禁运。甚至在美国,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已暗示可能调整对俄政策。
为突破孤立,俄罗斯构建了多层次外交网络。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与中亚国家保持安全合作;通过欧亚经济联盟,维持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整合;在金砖机制内,推动成员间本币结算规避制裁。
俄罗斯以折扣价向中国、印度供应原油,2024年对华原油出口量翻倍,成功抵消欧洲市场损失。
同时通过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中转站,精加工石油产品仍间接进入欧洲市场。这种“曲线救国”策略,使能源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峰会期间可能出现的场景值得关注:俄总统与巴西总统卢拉、印度总理莫迪的互动将备受瞩目,这三国形成的“中间阵营”可能改变议程走向,而美俄代表是否进行场边会晤,将检验特朗普政府的实际对俄政策。
更关键的是粮食安全问题。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可能借此提出“粮食换和平”倡议,将乌克兰粮食出口与制裁松绑挂钩。这种议题设置能力,体现俄罗斯外交的老练。
俄罗斯通过军技合作巩固外交关系。在非洲萨赫勒地区,俄瓦格纳集团为马里、布基纳法索提供安全支持,换取这些国家在联合国投票支持俄罗斯。这种“安全换外交”模式,在发展中国家产生实效。
同时,俄罗斯加速向印度、越南转让军工技术,如共同开发布拉莫斯导弹、授权生产T-90坦克等。这些合作不仅带来收入,更构建了利益共同体,使相关国家不愿配合西方孤立政策。
俄罗斯经济展现意外韧性。2024年GDP增长1.5%,通胀率控制在5.8%,财政盈余达GDP的2.1%。这种稳定得益于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及进口替代计划成功。经济基本盘稳固,为外交突破提供底气。
中国在俄外交突破中扮演重要角色,2024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占俄进口份额从2019年的22%升至2024年的48%。这种经济支撑,使俄罗斯有底气应对西方压力。
但俄罗斯也注意避免过度依赖。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市场,与越南签署自贸协定,同阿联酋推进数字货币合作。这种多元外交,体现其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G20峰会恰逢乌克兰战局关键期。乌军夏季反攻未达预期,西方援助出现疲态。此时俄罗斯展示外交活力,可能影响冲突各方心理预期,一些观望国家可能调整立场,寻求与俄接触。
但俄罗斯也面临挑战。乌克兰已获得F-16战机,远程导弹数量增加,战场形势仍存变数。若峰会期间战局突变,俄外交成果可能被打折扣。
峰会前需关注三大动向:一是西方是否施压南非撤销邀请,二是金砖国家是否发布联合声明支持俄参会,三是俄罗斯是否借此提出和平方案。这些信号将揭示孤立政策的实际效果。
更长远看,G20峰会可能成为俄罗斯外交的转折点。若成功参会并开展元首外交,将证明西方孤立战略的破产。但若遭遇集体抵制,则反映孤立政策仍有效力。这场外交博弈的结果,将影响未来十年大国关系走向。
俄罗斯总统确定参加G20峰会的消息,犹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西方孤立战略的虚张声势。在国际格局多极化的今天,用冷战思维处理大国关系已不合时宜。俄罗斯通过能源杠杆、军技合作和灵活外交,在西方围堵中成功打开缺口。
这场外交博弈的启示在于:真正的国际影响力源于互利合作,而非强制排挤。当西方国家忙于构建隔离墙时,俄罗斯正用实惠政策争取中间地带。这种务实策略,可能重塑未来国际秩序的形成方式——不是通过对抗孤立,而是通过连接争取。
信息来源:俄媒:普京总统高度重视,一定会出席11月在南非举行的G20峰会 2025-09-27 16:48·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