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男子,年幼父母不幸车祸身亡,赔偿58万,堂哥主动表示愿意抚养男子,并代为

上海姚哥 2025-09-28 14:52:49

河南许昌男子,年幼父母不幸车祸身亡,赔偿58万,堂哥主动表示愿意抚养男子,并代为保管58万,承诺男子成年后返还。结果11年后,男子索要,堂哥一句话花完了。男子愤怒之下,将堂哥告上法庭,法院已经判决堂哥返还款项,可对方却以种种理由逃避,甚至在为儿子操办婚事时出手阔绰,让人直呼“寒心”。 2013年春节,小户还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他的父母和大姐在走亲戚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孩子瞬间失去了依靠。事故后,责任方赔偿了40万元,其中14万元给了大姐家,余下26万元归属于小户。此外,母亲此前购买的保险赔付32万多元,两项加起来总额58万余元。这是父母用生命换来的钱,也是这个孩子未来生活与成长的保障。 年仅十二三岁的小户没有能力管理这笔巨款。这时,大伯家的堂哥站了出来,主动表示愿意承担起抚养和照顾的责任。赔偿款便由堂哥代为保管。他还当着亲戚的面拍胸脯承诺:“一分钱都不会动,等他成年了再交还。” 从此,小户搬进了堂哥家生活,这一住就是11年。 在这期间,政府相关部门考虑到小户的情况,发放了8万多元补助;父母留下的一间门面房,每年租金2000元,这些收入也进入了堂哥的手里。小户对堂哥心怀感激,从未怀疑过资金的安全。他一心读书,认为等大学毕业,就能依靠父母遗留的钱独立生活。 直到2022年,小户大学毕业,提出取回属于自己的钱款。堂哥的态度却骤然改变,声称钱早已花完,作为抚养费全部支出,一分不剩。小户并未否认多年的养育之恩,他表示愿意合理扣除生活费,但剩余部分应归自己保管。即便堂哥多扣一些,他也能接受。然而堂哥却坚持“一分钱没有”。 小户无奈之下,将堂哥告上法院。经审理,法院确认赔偿金、补助及租金等资金数额,扣除合理的抚养费用,判决堂哥返还462694元。这份判决书明确了小户的合法权益。然而判决生效后,堂哥拒不履行,甚至直接失联。 法院调查发现,堂哥夫妻名下没有登记在册的房产或存款,但同村人反映,他为儿子办订婚宴时给了十几万元彩礼,还购置了新车。如此反差,让小户更觉心凉。 当记者随同小户再次上门时,大伯和大伯母拦在门口,不让进屋,还指着小户怒斥:“没良心!我们11年咋伺候你的?现在长大了就只惦记钱!”小户解释自己从未否认抚养之恩,大学四年堂哥只转过1万多元,有转账记录为证。大伯父却冷声回应:“大学四年才花1万多?谁信!”双方不欢而散。 法律视角下,这场纠纷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赔偿款属于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代管人必须依法返还;二是拒不履行法院判决可能触犯刑法。 《民法典》第112条规定,未成年人的财产由监护人依法代管,但代管不得侵占。堂哥作为监护人之一,有代为照顾的权利,却无处分资金的自由。 《民法典》第1165条指出,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堂哥未按承诺返还资金,属于侵权行为,法院判令返还正是法律上的必然。 此外,《执行判决、裁定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明确,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应依《刑法》第313条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罚。换言之,堂哥若继续逃避,不仅是民事责任,还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案件并非个例。许多未成年人在意外中获得赔偿款,却因监护人擅自支配或拒不返还,引发纠纷。司法实践通常会要求合理扣除抚养费用后,剩余部分必须在孩子成年时如数交还。否则,监护人将面临法律责任。 小户的遭遇揭示出一个普遍社会问题:亲情关系并不能替代法律保障。财产代管若无监督,极易滋生矛盾。所谓“监护”,不仅是抚养和照顾,更包含对未成年人财产的善意管理和完整归还。 这起案件最终走上法院,也提醒公众:承诺不是口头情分,而是法律责任。法院的判决书已经赋予了小户明确的权利,若对方继续逃避,只会加重自身法律风险。 对于堂哥而言,最明智的做法是依照判决返还资金,否则,随着司法强制措施推进,财产查封、限制高消费、甚至刑事处罚都将接踵而至。 金钱可以花完,但承诺不能消失。当年说下的“长大后全部归还”,如今成了一句空话。小户等待了11年,换来的却是失望。法律正在替他说话,也在提醒所有人:监护人的责任不是一句“我养你”,而是要守住法律的底线和亲情的分寸。真正令人寒心的,并不是钱款有多少,而是亲情在利益面前被消磨殆尽。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上海姚哥

上海姚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