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与西贝餐厅的争执已过去多日,如今再看西贝餐厅的一些操作,着实是把消费者当傻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9-28 14:43:32

罗永浩与西贝餐厅的争执已过去多日,如今再看西贝餐厅的一些操作,着实是把消费者当傻子,自作聪明。 2024年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指出西贝莜面村菜品多为预制菜,价格却偏高。这种指责迅速引发公众关注,因为预制菜在餐饮业已成敏感话题。 罗永浩强调,消费者有权知晓菜品制作方式,希望推动相关法规强制标注。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否认使用预制菜,并表示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责任。 西贝则邀请媒体和顾客参观后厨,试图证明菜品新鲜。整个过程暴露了餐饮企业对预制菜依赖的现实,以及消费者对透明度的需求。 争执持续数日,舆论分化,支持罗永浩者认为企业应诚实告知,反对者则觉得预制菜在连锁店常见,不必过度解读。事件也推动了预制菜标准的反思,许多餐饮品牌开始审视自身操作。 争执平息后,西贝推出多项举措应对舆论压力。其中,发放消费券成为焦点。9月24日起,西贝在线下门店开展活动,到店堂食顾客每人可获100元代金券,全国通用,无消费门槛,可叠加使用,但规定当次不可抵扣,需下次就餐时应用,有效期至10月31日。这种设计旨在刺激重复消费,却引发质疑。消费者需先支付全额,再凭券享受优惠,类似于捆绑式营销。 活动覆盖所有门店,包括儿童顾客,旨在表达对支持者的感谢。但规则限制了即时优惠,部分人觉得这更像拉新策略,而非真诚补偿。西贝客服解释,此举是为感谢在风波中仍光顾的顾客。实际操作中,券发放依赖注册会员,增加了数据收集环节。 类似活动在餐饮业常见,但在此背景下,被视为危机公关的一部分。消费者反馈分歧,有人视之为实惠,有人怀疑是否会伴随菜价调整。整体看,这反映了企业不愿承受即时损失的倾向。 西贝还调整了上菜流程,取消原有快速上齐承诺。过去,门店强调25分钟内供应所有菜品,现改为延长等待时间,如三道菜需30分钟以上。这种变化意在证明菜品现场制作,避免预制菜指责。厨房使用电磁锅处理冷冻食材,包括鱼肉和蔬菜,强调新鲜度。 但商场门店受限于无明火条件,烹饪效率受影响。消费者体验到等待延长,有人理解为透明度提升,有人抱怨影响用餐节奏。调整覆盖全国数百家门店,未涉及大规模场地迁移,因成本过高。预制菜争议中,这种操作被视为回应方式,却未彻底解决定义分歧。 贾国龙曾科普预制菜无添加剂,靠冷冻保鲜,但公众认知中,预制菜常与工业化生产关联。延长上菜虽增加可见性,却可能流失追求效率的顾客。餐饮专家指出,预制菜在连锁店有助于标准化,但需平衡透明与便利。西贝此举暴露了行业痛点,如能源限制与成本控制。 此外,西贝官方账号发布文章,试图通过情感叙事修复形象。9月23日,推送《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以孩子视角描述对品牌喜爱,在风波中担心无法再品尝。内容强调情感价值,配图展示用餐场景。但发布后,迅速遭网友批评,认为这是转移焦点的手法。评论区充斥质疑声,指出公关低级。西贝监控反馈后,很快删除文章。 此事凸显危机处理不当,温情叙事未能赢得共鸣,反而加剧负面印象。公关策略仓促,忽略了公众对真实性的需求。类似尝试在餐饮业偶见,但需避免煽情过头。删除后,争执焦点转向品牌信誉。西贝面临信任重建挑战,需更注重事实回应而非情感诉求。整个过程显示,企业应对舆论需谨慎,避免适得其反。 这些操作虽旨在缓解压力,却未完全平息争议。消费券发放虽覆盖广泛,但规则设计导致不便感。上菜延长虽证明意图,却影响效率。 贾国龙坚持立场,但舆论下,公司发布致歉,承诺优化工艺。罗永浩停止追究,事件渐趋平静。餐饮业整体反思预制菜使用,推动标准制定。消费者权益意识提升,要求更多透明。西贝需从教训中吸取经验,避免小聪明式应对,转向实质改进。 事件后续,西贝面临更多挑战。文章删除后,网友持续转发截图,嘲讽公关水平。门店客流下滑,公司调整策略。贾国龙采访中维护观点,但压力下发出致歉信。罗永浩转向其他话题。西贝开始强调供应链透明,邀请第三方检测。行业协会介入,讨论预制菜规范。消费者群体发起讨论,推动立法标注。西贝股价波动,品牌价值受损。最终,企业需重建信任,通过实际行动而非花招。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