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父子轮番被“限高”,是巧合还是必然?商业巨轮的命运转折点 曾经挥金如土的王思聪因债务被“限高”,如今其父王健林也步了后尘。两代首富的遭遇,折射出中国商业逻辑的深刻变迁。 谁能想到,昔日的中国首富王健林,如今连坐飞机高铁都要受限?9月28日,天眼查披露的一纸限高令,将万达集团和王健林推上风口浪尖。而就在几年前,其子王思聪也曾因熊猫互娱债务问题被限制高消费。父子二人相继落入同一困境,看似巧合,实则是商业规则重塑下的必然。 此次限高令源于一笔1.86亿元的债务纠纷。但冰山之下,万达集团的危机远不止于此——被执行总金额已超过53亿元,股权冻结信息高达47条,涉及万达商管、文化产业等核心子公司。即便王健林近年疯狂“甩卖”资产自救(如出售48座万达广场、万达酒店管理公司股权等),仍难填债务深坑。 01 从“无限风光”到“步步受限” 王健林的商业帝国曾以“胆子大”著称,如今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2024年以来,万达累计出售超30座万达广场,甚至将快钱金融、传奇影业等优质资产拱手让人。而王思聪的普思资本也曾因投资风格激进遭遇滑铁卢。父子二人的命运轨迹,恰似中国民营房企从狂飙到退潮的缩影。 02 规则面前,无人特殊 万达知情人士称此次限高或因“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但法律不会因企业规模而网开一面。当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无论是“一个小目标”的调侃,还是“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豪言,都需让位于契约精神。王健林父子案例警示所有企业家:规模与声望并非“免死金牌”。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王家父子的“限高”连续剧,不仅是商业新闻,更是一堂关于敬畏市场、尊重规则的公开课。当房地产黄金时代落幕,唯有顺应周期、筑牢风控的企业,才能穿越寒冬。
4亿+53亿,王老板连飞机都坐不了,却还在直播间里“割肉”——原来,被限高不是跑
【125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