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为什么会突破限制向中方供重型发动机?因为俄方清楚,所谓的中国发动机存在动力短

静闻稻香意韵绵 2025-09-28 12:59:22

俄方为什么会突破限制向中方供重型发动机?因为俄方清楚,所谓的中国发动机存在动力短板,这个瓶颈对中方而言不会是永远的障碍! 俄罗斯航空产业本来挺风光,靠卖飞机和发动机赚外汇,可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国家直接把他们踢出全球供应链,飞机订单没了,发动机也没人要。 俄罗斯航空业早年多风光啊,靠卖苏系列战机和AL系列发动机赚得盆满钵满,那会儿对核心技术看得比啥都紧。 就说之前中俄合作的CR-929宽体客机项目,俄方硬是抱着发动机技术不撒手,还搞“双轨制”折腾,生怕中国学走真东西。 可俄乌冲突一爆发,西方直接把他们踹出全球供应链,SSJ支线客机因为缺西方零件停产,MS-21干线客机就算换了国产发动机,拿不到FAA适航证也卖不出去,国际订单几乎清零。 更要命的是,原本砸钱研发的PD-35大推力发动机,因为战事吃紧连预算都砍了,整个产业链眼看就要断档。 这时候俄罗斯才慌了神,国内市场就那么大,根本消化不了PD-26这类高端发动机的产能,再不找下家,工厂就得停摆,技术人才也得流失。 而放眼全球,也就中国既有需求又有实力接盘。 他们心里门儿清,中国的发动机短板只是暂时的——当年歼-20用俄制AL-31F时确实差点意思,但涡扇-10很快就顶了上来,如今涡扇-15推重比直接冲破10的门槛,双发版歼-20B都首飞成功了。 民用领域的长江-2000发动机也在攻关,专门适配C-929宽体机,再过几年根本用不着俄制产品。 所以俄方这波操作,本质是“亡羊补牢”式的自救。 与其等中国彻底突破后连汤都喝不上,不如现在主动松口,既能靠卖发动机换外汇救急,还能靠技术合作绑住中国这个大买家。 普京亲自去彼尔姆的发动机工厂督战,就是想给中方递信号:这次是来真的,不再藏着掖着了。 毕竟在西方全面封锁的当下,中国不仅是唯一能消化其产能的市场,更是能维持其技术迭代的重要伙伴。 从长远看,这事儿对双方其实是双赢。 俄罗斯能靠中国订单保住航发产业链的根基,不至于让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打水漂;中国虽然自主研发快成了,但多一个技术来源能加快验证速度,还能借鉴俄方在大涵道比发动机上的成熟经验。 不过最耐人寻味的是态度反转——十年前俄方把技术当“非卖品”,如今却主动送上门,这前后反差恰恰说明,技术壁垒终究挡不住持续投入,而市场需求才是最硬的通行证。

0 阅读:77
静闻稻香意韵绵

静闻稻香意韵绵

静闻稻香意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