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签的协议,不断给中国找麻烦。 可如果彻底开放稀土配额,美国拿到这些关键材料后,增强军备,再回头限制中国,局面也不会更好。 2024 年 6 月,美国商务部发布的《关键矿产供应链报告》里,把稀土的 “中国依赖度” 标为最高等级。 数据显示当时美国 92% 的中重稀土加工品来自中国,而中重稀土正是造高超音速导弹、核潜艇的核心材料。 同一时间,中国稀土集团宣布对 “钕铁硼磁体” 实施出口许可管理,这种含稀土的磁体,是美国 F-35 战机发动机和航母雷达的关键部件。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立刻向美国政府施压,要求 “采取反制措施”。 短短半个月后,美国就延长了对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关税壁垒,还联合日本、荷兰限制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把稀土议题和其他领域的博弈直接捆绑。 2024 年 9 月,美国试图在 “矿产安全伙伴关系” 框架下搞替代,联合澳大利亚、巴西启动 “稀土加工合作计划”。 美国能源部给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拨款 2 亿美元,让其在马来西亚建稀土分离厂,声称要 “三年内摆脱对中国加工能力的依赖”。 可现实是,这家工厂投产半年后,因分离技术不过关,产出的稀土纯度仅达 99.5%,远低于中国 99.999% 的行业标准。 根本无法用于军工生产,最后不得不从中国采购提纯设备,成本一下比直接从中国进口高了 40%。 同期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矿的原矿产量虽达 1.5 万吨,却因本土没有成熟分离线,只能低价卖给中国企业,再以三倍价格买回加工品,形成 “挖矿 - 出口 - 进口” 的怪圈。 2025 年 1 月,中国调整稀土出口配额,对用于军工的钐、钆等重稀土品种配额缩减 20%,美国的反应来得更快。 当月就宣布将 12 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 “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美国软件和硬件。 美国农业部还以 “安全审查” 为由,暂停了中国肉类产品的进口审批,用民生领域的限制逼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让步。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授权法案》,专门拨款 50 亿美元建立 “稀土战略储备”。 可从全球采购半年后,储备量仅完成目标的 30%,因为除了中国,没有其他国家能稳定供应高纯度重稀土。 2025 年 5 月,美国抛出 “芯片换稀土” 的谈判方案,提出 “中国放开稀土出口配额,美国就允许部分中企采购非先进制程芯片”。 中国没有直接答应,而是提出 “稀土出口与芯片进口挂钩,按比例双向调整” 的对等方案,美国却拒绝了,坚持要中国先放开出口,再 “考虑” 芯片松绑。 这时第三方数据显示,美国军工企业的稀土库存已降至警戒线以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 F-35 生产线因缺稀土磁体,月产量从 15 架降到 10 架。 雷神公司的导弹生产也被迫推迟,这才让美国暂时放缓了施压节奏。 2025 年 8 月,全球稀土市场出现新变化,中国对欧盟的稀土出口增长 25%。 主要供应新能源汽车和风电产业,而对美出口仍下降 11%,重点限制军工相关品种。 美国见状又换了招数,联合欧盟向 WTO 起诉中国 “稀土出口管制违反规则”,可 WTO 专家组调查后发现,中国的管制符合 “资源保护” 和 “环境安全” 条款,驳回了美国的诉求。 与此同时,美国推动日本和印度共建 “稀土供应链”,日本虽在印度投资建矿,却因当地基础设施落后,采矿成本比中国高 60%,且分离技术依赖中国,短期内根本无法形成竞争力。 中国的困境在于,稀土优势虽在,却要面对美国 “全方位反制” 的压力。 放开出口,美国会把稀土用在军备扩张和替代链建设上,等其摆脱依赖,只会变本加厉限制中国。 不放开出口,美国就用贸易、科技、民生等多领域限制找麻烦,让中国承受多方面损失。 而美国的无奈是,明知依赖中国稀土,却不愿承认,总想用政治手段倒逼中国让步,可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不是短期能突破的,只能在 “施压 - 妥协 - 再施压” 中反复。 这种相互牵制的局面,让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真正解不开的死结,每一次政策调整,都牵动着全球产业链和地缘博弈的神经。 信源:稀土总量控制指标新规正式实施,核心受益一网打尽——东方财富网
G7欲对中国出口稀土征税!据路透社报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七国集团成员国与欧盟正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