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都说美国是消费大国,但中美消费对比后,才发现其中的猫腻。中国的消费总结起来就是:能吃、能喝、能享受,而美国人呢?账单越摞越高,日子越走越焦虑。这背后藏着两个大国完全不同的经济底色——中国人花的是攒出来的底气,美国人刷的是透支未来的恐慌。 单看总消费数字,美国2024年零售销售是7.2万亿美元,看起来比中国的少了点,但购买力一调整,中国家庭能把每一分钱都用对了地方,买到的实物要多得多。 同样的钱,中美老百姓能端上桌的菜、搬回家的家电差距非常明显,所以消费质量怎么也不能只看账面数字。 美国家庭开销的大头是服务,尤其是病看不起、学上不起,有时候孩子一个大学学位贷款就拖几十年还不清,生个大病瞬间全家背上巨债。到2024年信用卡违约率蹭蹭涨,信用卡坏账累计多到让银行直冒冷汗。 再看看美国家庭债务超过本国GDP的七成,这样的生活难怪要焦头烂额,处处都透着焦虑感。不惜一切代价的花钱方式,刺激了市场短期繁荣,其实是把未来的麻烦一股脑压在身上,长期看不见底。 中国人花钱虽然消费率没美国那么高,服务型消费近些年也涨得快,但绝大多数的钱还是用在了能改善生活的地方。 中国人依然保持着不小的储蓄比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懂得手里得攒点钱,对抗未来未知的风险,这种思想让中国人即使舍得花钱也不会冲动消费,更别说疯狂刷信用卡。 近年来中国县乡市场的消费劲头也不小,2024年县乡零售额已经占到全国近四成,农村人对生活品质有了新追求。 他们会花钱买智能新家电和新能源车,收入涨了,消费观念也变了,大家想清楚怎么把钱花得更值,这种扎实的消费升级,不靠借贷,更不是泡沫,是收入稳步增长撑起来的。 美国人的消费观里,收入高的人消费能力极强,顶层人群甩出的数字左右整体数据,中产和普通家庭却越来越靠刷卡勉强维持体面。 中国消费则走的是另一条路,很多人觉得中国人不愿意消费,那是没看见县城的超市和中国新中产的购物清单,一点也不比美国逊色。 美国社会保障表面看起来不错,高福利之下绝大多数大额支出还得自己担着。高昂的医疗和教育费用,最后还是落到个人的负担里。 即使拼命贷款,美国社会的储蓄率依然低得让人心里没底气,难怪越来越多美国人随时担心哪天账单突然劈头盖脸砸下来。对比中国,即使花得不高调,大家都明白余粮在手心里踏实,遇到大事不至于措手不及。 中国农村市场的爆发让外界对“低消费率”的误解变得不攻自破。2025年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城市,县乡市场成了中国消费升级的“第二引擎”。 城市里大量退休老人们报团跟着“银发列车”出去游玩,参加各类兴趣班、老年大学,文旅消费年年攀升,一边享受生活,一边把钱花得明明白白。 美国靠着高消费看上去非常红火,习惯了借钱过日子,只能拼命赚、拼命还,难有彻底的安心,经济有些风吹草动,那就是大面积破产。 两种消费底气,写在每个家庭一天又一天的小日子里,表面消费率的数字不重要,重要是民众的幸福指数
[下雨]都说美国是消费大国,但中美消费对比后,才发现其中的猫腻。中国的消费总结起
历史奇幻角
2025-09-28 11:54:18
0
阅读: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