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

凡之谈世界 2025-09-28 11:05:13

当地时间9月24号,俄罗斯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一句话直接炸了锅!他表示俄罗斯已经向中国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合同。 这份合同不是空架子,是实打实的 “西伯利亚力量–2” 天然气项目合作协议,细节一曝光就让外界吃了一惊。 合同一签就是 30 年,俄罗斯每年要给中国送 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按现在的价格算,每年能稳拿 270 亿美元,30 年下来就是 8100 亿美元的大单子,这可不是小数目,随便找个小国家,整个国家的年 GDP 都未必有这么多。 更特别的是定价方式,以前国际能源贸易大多跟着油价波动,涨价跌价全看国际市场脸色,这次直接和中国国内的天然气需求挂钩,中国缺得多了价格合理调整,需求稳了价格也稳,等于两国一起扛市场风险,这种模式在全球能源贸易里都是头一回见。 俄罗斯敢下这么大的本,实在是被西方制裁逼得没办法了。这几年西方对俄能源禁运一轮接一轮,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暴跌了七成还多,2024 年对欧出口只剩 380 亿立方米,以前的大客户德国,现在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比都降到 3% 以下了。 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占了财政收入的大头,欧洲市场丢了,要是找不到新的稳定买家,国家财政就得出大问题。 中国刚好是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2024 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就有 1.08 亿吨,占了全国进口量的 19.6%,天然气进口也快到 400 亿立方米了,双方刚好能接上茬。 这份合同每年 270 亿美元的收入,能占俄罗斯预算的 8.5%,刚好补上西方市场流失的缺口,说是 “雪中送炭” 一点不夸张。 为了让这个项目落地,俄罗斯真下了血本。光投资就砸了 500 亿美元,要修一条超过 4000 公里的管道,从西西伯利亚的气田出发,穿过蒙古草原,最后接到中国内蒙古的输气网。 普京对这事重视得不得了,亲自跑到远东经济论坛部署落地事宜,还拉着中国、蒙古的高层一起商量配套设施,把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黑龙江大桥这些项目都提速了,就是怕管道修好了运输跟不上,可见俄罗斯多怕丢了中国这个市场。 佩斯科夫说这是 “史无前例”,不光是合同规模大,更因为俄罗斯第一次在能源贸易里放弃了跟着国际油价走的老规矩,愿意和中国共担风险,这种信任程度以前从来没有过。 对中国来说,这份合同也是好事。咱们国家每年要进口大量能源,以前渠道太依赖中东和海上运输,一旦国际上有风吹草动,比如霍尔木兹海峡出点事,油价和气价就得波动,国内的民生和工业都会受影响。 “西伯利亚力量–2” 建成后,中国的天然气进口又多了一条稳定的陆上通道,而且定价和国内需求挂钩,不用再被国际资本炒作牵着鼻子走。 2024 年中俄贸易额都突破 2448 亿美元了,能源合作本来就是顶梁柱,这下等于给两国贸易上了双保险。 中方早就说了,这种企业间的正常合作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不针对第三方,也不怕别人施压,特朗普之前还想阻止各国买俄罗斯能源,现在看来根本没用,中俄该合作还是合作。 佩斯科夫选在 9 月 24 号说这事,时机也很有讲究。刚好那天泽连斯基在联大说 “没中国,俄啥也不是”,俄方紧接着就抛出这份大合同,等于是用实际行动回应 —— 俄罗斯不仅有中国这个伙伴,合作还比以前更铁了。 佩斯科夫自己也说,俄罗斯已经成功把能源出口转向东方,欧洲市场不再是溢价市场,东方市场才是,这话既是说给西方听的,也是在给国内吃定心丸。 这些年中俄关系一直走得近,从 1996 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 2001 年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再到彻底解决边界问题,几十年的信任积累,才撑得起这么大的合作项目。 要是没有之前的基础,俄罗斯不会愿意把这么重要的能源出口押在中国身上,中国也不会放心砸钱对接管道。 从国际上看,这份合同也是对西方制裁的一次有力回应。这几年西方总想用能源卡俄罗斯的脖子,逼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上让步,但中俄这次的合作,等于绕开了西方的制裁网络,让西方的禁运失去了效果。 而且这种新的定价机制,可能会影响全球能源贸易的规则,以后说不定会有更多国家学着和中国用这种方式做能源生意,这对打破美元主导的能源定价体系也有帮助。 佩斯科夫敢说 “史无前例”,底气就在这儿 —— 这份合同不只是一笔买卖,更是中俄在国际格局变动中的一次战略协作。 现在这个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9 月初就签了四份合作文件,把具体的合作细节都敲定了。 接下来就是管道建设,虽然要穿过几千公里的草原和山地,施工难度不小,但有之前 “西伯利亚力量 1 号” 管道的建设经验,加上中蒙俄三国的配合,按期完工问题不大。 说到底,这份合同就是中俄关系的一块试金石,既证明了两国合作的深度,也展现了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