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难中国11天后,波兰正式宣布收手,转头却发现:中国已上硬菜。在历经11天对我国进行无端刁难与限制之后,波兰方面最终正式宣告停止此类不当举措,重新开放相关口岸。然而,令波兰始料未及的是,此时我国已然开拓出全新的运输或贸易途径,不再受其此前行为的过多掣肘? 9 月 12 日,图斯克签署政令,以 “国家安全受威胁” 为由,全面关闭与白俄罗斯接壤的所有公路和铁路口岸。 这一决定精准指向中欧班列的关键枢纽,马拉舍维奇口岸承担着 90% 的中欧班列货运量,关闭直接导致 300 多列火车、2 万多个集装箱滞留边境,每天经济损失超 5000 万美元。 外界很快察觉深层动因,俄白 “西方 - 2025” 联合军演的 10 万兵力集结只是由头,波兰更想借此在农产品准入、稀土出口等领域向中国施压,将物流通道转化为谈判筹码。 11 天的封锁期里,连锁反应在欧洲蔓延。 德国汽车厂商因缺少中国产零部件被迫缩减产能,法国奢侈品订单延期交付引发零售商不满,荷兰鹿特丹港出现货物堆积。 波兰本土的物流企业首当其冲,马拉舍维奇的仓储设施爆满,工人被迫轮休,全国商会发出警告,称多年积累的 “一带一路欧洲枢纽” 信誉正在流失。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公开表态,直指波兰此举是服务第三方利益的政治动作,并承诺协助中国疏通货运,两国的协作让部分滞留货物得以通过白俄罗斯境内其他节点转运。 中国的应对没有停留在被动等待。 就在波兰 9 月 23 日宣布将于 25 日开放口岸的当天,一艘满载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 “新三样” 产品的货轮从宁波舟山港启航,沿北极东北航道驶向英国。 这条被称为 “冰上丝绸之路” 的航线全程仅需 18 天,比经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路线缩短一半时间。 这并非临时应急,中俄已合作多年完善北极航线的破冰船、港口与导航系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早已就绪,波兰的封锁恰好加速了航线的实际启用。 除了北极航线,陆路替代通道也同步发力。 经哈萨克斯坦、里海、土耳其的 “中间走廊” 货运量显著提升,哈萨克斯坦的铁路部门临时加开专列,确保中国货物经土耳其进入欧盟。 这些替代路线的成熟,源于中国对供应链安全的长期布局,早已不是单一依赖波兰枢纽。 与此同时,中国对波兰相关贸易政策作出调整,暂停农产品进口审查并收紧稀土出口配额,2024 年波兰对华农产品出口额达 4.2 亿欧元,而稀土是其制造业的关键原料,这些举措让波兰感受到实际压力。 波兰的收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欧洲企业的集体施压成为关键,德国工业联合会直接致函波兰政府,要求立即恢复物流畅通。 波兰政府内部也出现分歧,农业部长一边强调中国市场重要性,一边面临国内农户的质问,物流停滞已影响农产品出口时效。 图斯克在宣布开放时仍保留 “必要时再次关闭” 的说法,但市场已给出明确反馈,物流企业开始主动分流订单,优先选择北极航线与 “中间走廊”。 这场 11 天的贸易波折,最终成为中国供应链韧性的一次检验。波兰试图以封锁作为筹码,却意外推动了中国多元物流网络的落地见效。 北极航线的启用、陆路通道的分流,不仅化解了短期危机,更构建起更具弹性的国际贸易通道。 中国的应对始终围绕务实合作展开,没有采取激化矛盾的举措,而是以早已备好的 “硬菜” 展现发展底气。这种在挑战中寻机遇、以布局谋主动的做法,正是全球贸易中开放包容、稳健前行的正能量体现。
就在刚刚这次菲律宾赚大了,又捡到中国宝贝!9月28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报告称
【27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