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兽都不如!”河南,一老奶奶靠祖上老宅,拆迁分得1300平米房子,市场价1000万左右,奶奶一高兴给了儿子,自己啥都没得,万万没想到,儿子心黑了,十多年根本不履行做儿子的赡养责任,无奈只好跟着小女儿生活,不巧是奶奶又查出大病,儿子一毛不拔,走头无路下,求助媒体,奶奶只有一个夙愿,最后也只能这么办。 一笔估值千万的房产,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压舱石,却成了一位81岁老人通往绝境的锁链。 这事儿就发生在河南郑州,主角张阿婆的故事,根本不是什么家庭狗血剧,而是一场传统观念和现实人性狠狠的对撞。 当初,面对拆迁分下的1300平米安置房,张阿婆心里只有一杆老秤。在她看来,儿子是家族的根,养老送终天经地义。 于是,她大笔一挥,没给自己留下一砖一瓦,把所有房产都给了儿子。 那一刻,儿子儿媳的热情简直能把人融化,嘴里全是“让您享福”的甜言蜜语。这千万资产,在张阿婆心里,就是一份用血缘签下的养老契约,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这种把一切都押在儿子身上的做法,其实并不少见,江苏的戴阿婆当年也是这么做的,把拆迁资产全部分给了三个儿子。 可惜,承诺比纸还薄。房产证上的名字一换,人心就跟着变了。 儿子一句“家里住不开”,就把母亲“暂住”到了小女儿家,这一住,就是整整十年。 十年里,坐拥千万资产的儿子没给过一分钱赡养费,连探望都屈指可数。 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靠微薄工资度日的小女儿身上。 母亲的日常开销,全靠她一人扛。 这种失衡在2023年底彻底爆了雷,张阿婆被查出卵巢肿瘤,每月三四次的化疗,费用是个无底洞。 小女儿借遍了亲戚,甚至点开了网贷,还是撑不住。 母女俩找到儿子求助,儿媳却摆出了房贷和孩子上学的理由,一分钱不给。 她甚至还提出了个“方案”:让两个女儿轮流照顾,一家一个月。 这逻辑冷酷得吓人,财产的好处我全占,赡养的责任你们姐妹分。 其实,法律不是没出过手。 法院早就判了儿子每月支付600元赡养费,结果呢?判决成了一纸空文,老人一个子儿都没拿到。 这就像上海的程阿婆,七百多万动迁款因为分得不均,最后子女们讨价还价,一人一个月只肯出800。 走投无路之下,张阿婆不再奢求儿子照料,她最后的诉求卑微又现实:要么给我一套房自己住,要么你出医药费。 当亲情靠不住,法律也难执行,她只能退回到最原始的资产交换,用房子换生存。 张阿婆的悲剧,说到底,是她太信赖那份看不见摸不着的传统契约了。 这千万房产,没能给她带来安宁,反而成了她痛苦的源头。 这件事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亲情固然珍贵,但自己的尊严和生存权,更需要白纸黑字的法律来保障。 养老,终究不能是一场豪赌。 信息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2025-09-26发布视频
81岁老太跪在儿媳面前讨要赡养费,儿媳却先一步“扑通”跪下。这一幕让河南的卢奶奶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