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严重后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自2024年起,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免签协议正式落地,不少人当时还只是当作一条普通的外交新闻刷过,但当政策逐渐在现实中发酵,事情的走向明显开始“超预期”。 吉林珲春口岸入境大厅里,俄语流利的执勤民警正引导着排队的旅客通关,免签政策试行首日这里的俄罗斯游客就突破1000人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 你现在去珲春的早市逛逛,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拿着手机扫码买豆腐脑、饺子,摊主一口“哈拉少”说得溜,不少店铺直接挂着中俄双语招牌,这烟火气以前哪有这么浓? 俄罗斯人爱来这儿不光是旅游,中医馆里做艾灸的天天排号,药店、服装店的生意更是火到爆,因为咱这儿的日用品、药品不光便宜,质量还靠谱,比他们那儿划算多了。 要说“超预期”,那确实有,但全是往好里超,2024年珲春出入境游客都66.7万人次了,翻了一倍多,北京上半年来的俄罗斯游客也涨了63.6%,光这两项就带动多少餐馆、酒店、出租车生意? 以前俄罗斯人想来中国,办签证得填6页问卷,跑签证中心花钱排队,好多人嫌麻烦就放弃了。 现在拿本护照说走就走,机票销量直接翻番,酒店搜索量涨了五六倍,这才是真・便利,更别说经贸上的好处,2024年中俄贸易额都2448亿美元了,同比涨19%,深圳的跨境电商公司光是给俄罗斯发家具、日用品,生意就翻了好几倍,俄语翻译现在都成了香饽饽,这哪是“后果”?这是给咱们商家送饭碗呢。 有人揪着说“俄罗斯人涌入”有问题,我倒想问问,涌入的是啥?是来消费的游客,是来谈生意的商人,还有不少想找中国老公的俄罗斯姑娘。 东北边境有些小城男多女少,姑娘们往外走,俄罗斯女性本来就多,还觉得中国男人顾家、有责任感,愿意来这边过日子,这不是正好互补吗? 当然文化差异是有,比如俄罗斯人直来直去,咱们内敛,但过日子不就是互相磨合?总不能因为这就说政策出问题了吧。 至于所谓的“管理压力”,确实有,但哪是“严重后果”?边境城市早有准备。 珲春口岸早就开了双休日无午休通关,还设了国际消费者维权站,商家学俄语、街道标三语牌子,这些不都是应对措施? 就算有个别俄罗斯人想滞留打工,现在也投入了2.3亿升级监控系统,界河监测点都加了一倍多,监管跟得上怕啥? 当地人是有担心房价、公共资源的,但你想啊,游客多了商家赚钱,税收上去了才能建更多学校医院,这是良性循环,不是啥坏事。 那些喊“严重后果”的,估计没见过黑河的热闹,黑河跟俄罗斯就隔条江,现在俄罗斯人早上坐船来吃油条,下午去做理疗,晚上带点日用品回去,当地货车天天装满货往俄罗斯运,天然气、大豆也源源不断拉进来,这是两国互相帮衬。 普京都说这政策是友好举措,要对等回应,人家俄罗斯还计划2030年吸引570万中国游客,这明显是双赢的事儿。 说实在的,现在全球好多国家互相设壁垒,中俄免签是打开大门交朋友,70%的俄罗斯人都觉得跟中国是友好邻邦,咱们去贝加尔湖旅游、他们来三亚度假,生意越做越熟,人心越走越近,这才是大趋势。 那些所谓的“后果”,不过是开放过程中难免的小波折,就像家里办喜事难免忙乱点,但总不能因为忙乱就说喜事办错了。 真去边境走走就知道,免签带来的是烟火气、是生意经、是两国人的笑脸,这才是最真实的“后果”——不是麻烦,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