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巧合吗?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之后,哈马斯就马上同意了美国提出的加沙停火协议框架,这也算是解决加沙问题上的重大突破了。 不过,以色列暂时未对该停火协议做出正式回应。 而美国提出的这份停火协议框架,哈马斯基本同意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1、释放所有剩余人质。 2、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囚犯。 3、以色列逐步从加沙地带撤军。 4、哈马斯放弃在加沙的治理权。 5、增加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 先说说哈马斯同意的这几个部分,每一条都透着不简单。释放所有剩余人质,这可是冲突爆发以来最揪心的话题。人质里有多少平民?有多少妇女儿童?他们的家属在以色列天天上街抗议,喊着“把人质带回家”。 哈马斯之前一直把人质当作谈判筹码,这次松口说“全部释放”,背后可能是国际压力实在太大,也可能是加沙的民生状况让他们撑不住了——毕竟打了这么久,加沙的房子塌了大半,医院连药都缺,老百姓的日子没法过。 但“全部释放”具体怎么操作?是一次性放还是分阶段?人质的健康状况如何?这些细节没说清楚,协议就悬着。 再看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囚犯这一条。以色列监狱里关着不少巴勒斯坦人,有的是因为参与抗议,有的被以方认定为“安全威胁”。巴勒斯坦方面一直喊着要放人,甚至把释放囚犯当作谈判的先决条件。 这次哈马斯同意框架里包含这一条,说明他们没忘了自己人的诉求。可以色列这边会怎么想?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国内右翼的压力,那些强硬派早就反对“用囚犯换人质”,觉得这是“向恐怖分子妥协”。 要是释放的囚犯里有人回去又组织袭击,以色列政府怎么向国内交代?这账,他们肯定在心里算了好几遍。 以色列逐步从加沙撤军,这条里的“逐步”俩字大有文章。以军现在在加沙还有不少部队,尤其是在边境地区和几个关键城市。 撤军是撤到加沙边缘,还是完全撤出去?撤军的节奏由谁定?要是哈马斯在撤军过程中又搞小动作,以色列会不会反悔?加沙的地面上到处是废墟和未爆炸的炸弹,撤军的同时怎么保证平民安全?这些都是实际问题。 之前几次停火就是因为撤军范围谈崩了,这次能不能谈拢,得看双方能不能互信——可现在这情况,互信比金子还稀罕。 哈马斯放弃在加沙的治理权,这可能是最让人意外的一条。哈马斯2007年控制加沙以来,一直把治理权抓在手里,虽然经济搞得一团糟,但毕竟是他们的“地盘”。现在突然说要放弃,是真心让步,还是另有打算? 加沙要是没了哈马斯管,谁来接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他们这些年和哈马斯矛盾重重,能不能管好加沙还是个问号。 要是由国际社会临时托管,各国又各有各的小算盘,美国、埃及、卡塔尔都想插手,到时候会不会又打起来?治理权这事儿,牵扯的利益太复杂,不是一句“放弃”就能解决的。 增加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这听起来是最没争议的一条,可实际操作起来也不容易。加沙现在两百多万人,大部分靠救济活着,食品、水、药品、燃料,哪样都缺。 之前援助物资进加沙,以色列总说“担心哈马斯劫掠”,检查手续繁琐,有时候车队在边境排一两个星期都进不去。这次协议说要“增加援助”,具体怎么增加?是开更多过境点,还是简化检查流程? 援助物资怎么分配才能确保到老百姓手里,而不是被某些武装分子中饱私囊?要是援助跟不上,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还会加剧,到时候停火协议也可能崩盘。 美国在这中间扮演的角色也挺有意思。他们提出这个框架,又拉着以色列和哈马斯谈,可美国自己又一直给以色列送武器送弹药,这立场让巴勒斯坦方面很不信任。 哈马斯这次同意框架,是不是美国背后给了什么承诺?比如保证以色列不会大规模进攻加沙南部,或者承诺给哈马斯领导人一些“安全通道”?这些都没明说,但政治谈判里,哪有白给的同意? 以色列现在不回应,估计是在内部吵翻了天。内塔尼亚胡政府本来就因为冲突处理不当支持率下跌,要是同意停火,右翼可能会说他“软弱”;要是不同意,人质家属的抗议声会更大,国际社会的压力也扛不住。 他得在“保人质”和“保国家安全”之间找平衡,这平衡可不好找。再说,以色列国内现在对哈马斯的信任度几乎为零,就算哈马斯同意了协议,以色列也会怀疑他们是不是在拖延时间,趁机重新组织力量。 加沙的局势就像一团乱麻,这次哈马斯同意停火框架,确实让人看到了点希望,但希望背后全是坑。人质能不能平安回家?囚犯能不能顺利获释?以军会不会真的撤走?加沙以后谁来管?援助能不能到位? 每一个问题都可能让这“重大突破”变成泡影。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各方在压力下不得不做的选择?加沙的和平,真的能靠这么一份协议就实现吗?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你觉得呢?
这是巧合吗?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之后,哈马斯就马上同意了美国
碧潭幽梦
2025-09-28 10:01:48
0
阅读:18
风光
以色列疯狗那有诚信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