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王千源开了一家饭馆,李乃文和赵春阳去吃饭,吃完后,赵春阳擦擦嘴就走,李乃文问:“你不给钱吗?” 赵春阳扭头一笑:“给啥呀?要啥钱呐?”说完抬脚就溜。李乃文愣在原地,捏着自个儿兜里皱巴巴的十块钱,心里直嘀咕:这哥们儿也太不客气了! 可王千源从厨房探出头来,不但没拦着,反而挥挥手说:“走吧走吧,下次再来!”这一幕,几乎天天在“千源小馆”上演。 这家开在北京话剧院附近的小饭馆,成了中戏93级同学毕业后的“避难所”。王千源刚从中戏毕业,被分到儿童艺术剧院,整天演“大树”“太阳”,连句台词都没有。 他心一横,辞职下海,掏空积蓄凑了两万块钱,在母校附近支起烧烤摊。店面只有三十平米,摆八张桌子,石锅拌饭和烤串是招牌。可生意冷清,倒是同学朱媛媛、李乃文、赵春阳成了常客。 这三人吃饭风格迥异:李乃文不管点多少菜,临走必拍十块钱在桌上,多了不给,少了不补,得了个“李十元”的绰号;赵春阳更绝,吃饱喝足抹嘴就走,一分不掏,人称“赵不给”。 其实赵春阳一开始是给钱的,转折点在一筐鸡蛋上。有回他主动帮王千源采购,特意挑了大个儿的鸡蛋,一斤七个,两斤十四。 谁知王千源一看就急了:“拌饭得用一斤八个的!少一个就少赚一碗钱!”赵春阳气得直骂“奸商”,回头就想:好学生咋一开店就钻钱眼儿?不行,得治治他!从此吃饭再也不付账。李乃文看不过去,私下劝赵春阳:“咱好歹表示表示?”赵春阳理直气壮:“在自己家吃饭给啥钱?” 但“白吃”背后藏着义气。饭馆忙时,李乃文帮着端菜擦桌,赵春阳蹲后院洗碗剥蒜。王千源心里明镜似的:这俩哥们儿不是来占便宜的,是怕他孤单。 有次深夜打烊,三人就着剩菜喝啤酒,赵春阳红着眼说:“你这店要黄了,兄弟我卖血也给你续上!”可惜现实残酷,房租水电压得王千源喘不过气。 撑了一年多,“千源小馆”终究关门大吉。最后一晚,三人对着空荡荡的店面干杯,王千源苦笑:“回头演戏去。”李乃文拍拍他肩膀:“哪儿黄土不埋人?” 谁也没想到,这群穷小子日后竟撑起演艺圈半边天。王千源重回龙套生涯,住地下室啃馒头,见导演前还得找同学借西装。 直到2010年,他凭《钢的琴》斩获东京电影节影帝,才彻底翻身。片中演俄语工程师的老爷子,正是他父亲王早来——当年逼他学表演的老戏骨。 李乃文则扎根话剧舞台,在《恋爱的犀牛》里演足一百场牙刷角儿,后来靠《借枪》《恋爱先生》成了“黄金配角”。而赵春阳始终低调,偶尔在《渗透》里演个财迷特务,虽不红却踏实。 二十多年后,王千源和李乃文在颁奖礼后台重逢,聊起“李十元”和“赵不给”的糗事,笑出眼泪。王千源说:“那会儿穷得叮当响,现在想想,倒是这辈子最富有的日子。”李乃文点头:“钱能算清,情算不清。” 信息来源: 新华网《从小裁缝到烧烤店小哥再到国际影帝》 中国青年报《“戏红人不红”的李乃文,用实力诠释演员的真谛》
《灼灼韶华》全剧最傻的人出炉了,直到程辉协助褚韶华迟春堂和药厂开业,才知道全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