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硬核了!9月16日,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生军训,不站军姿,不踢正步,竟干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塔大直接将8400名新生拉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军训,新生们头顶烈日脚踩滚烫沙地耗时3小时沙漠行军12公里,顺路还完成了匍匐前进、沙漠拉烟、敌袭模拟等实战课,塔大这一波操作火上了人民日报,老外看了也直呼硬核。网友:中国的孩子都应接受这样的训练。 9月16日下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烈日还未褪去灼人的温度。 沙漠之门景区上空突然升起几道彩色烟雾,在无垠沙海的映衬下像极了电影镜头。 镜头拉近才发现,是身着统一服装的塔里木大学新生正趴在滚烫的沙地上完成匍匐前进。 沙粒钻进衣领的刺痛与“加油”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这不是影视片场,而是该校8400余名新生沙漠军训拉练的真实场景。 这场让全网直呼“硬核”的军训,并非心血来潮的噱头,而是扎根边疆的高校对红色历史的鲜活传承。 作为一师阿拉尔市“新征程·砺初心·重走沙海老兵路”万人红色研学活动的核心环节。 它的背后是70多年前那段震撼人心的沙漠行军史。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的1803名官兵。 为抢在叛乱爆发前解放和田,毅然选择横穿“死亡之海”。 当时战士们每人负重近70斤,在零下低温与极度缺水的环境中,靠啃干馕、喝骆驼尿坚持。 18天跋涉750多公里,最终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彭德怀司令员专门发来通电嘉奖。 如今新生们脚下的12公里路线,正是当年老兵征途的缩影。 今年已是塔里木大学第二年开展沙漠拉练,相较于去年的试点探索。 规模从部分参与扩大到全体新生,8400余人分批次在9月16日至25日的10天里完成挑战。 新生们对此期待已久,不少人开学前就反复询问拉练时间,这份期待在踏入沙漠时被瞬间点燃又迅速面临考验。 下午2时许,第一批680余名新生在教官和老师的带领下抵达沙漠之门。 当天景区早已备好免费的手抓饭,香气腾腾的米饭混着羊肉的油脂香,成了最好的“战前补给”。 “手抓饭很香,非常好吃!”刚吃完的学生抹了抹嘴,眼里满是期待,没人预料到接下来的3小时会是场硬仗。 踏入沙漠的第一步,流沙就给新生们上了生动一课。 脚下的沙子不断下陷,每走一步都要比平路多费几分力气,40℃的地表温度把沙子烤得发烫。 运动鞋里很快灌满细沙,磨得脚踝生疼,有学生走了不到一公里就发现袜子磨破了洞。 但队伍里没人轻言放弃,男生主动接过女生的背包,体力好的拽着同伴的胳膊往上爬,实在累了就集体唱首红色歌曲鼓劲。 最考验人的是实战化训练环节,匍匐前进时,滚烫的沙粒顺着衣领、袖口往里钻,贴在皮肤上像针扎一样。 不少学生的手臂被磨得发红,但没人停下动作。 沙漠拉烟训练开始后,彩色烟雾在沙丘间弥散,从远处看如梦似幻,走近才能看见学生们汗流浃背的模样,汗水滴在沙地上瞬间就没了踪影。 这场特殊的军训也引发了全网热议,《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媒体纷纷报道。 网友们直言“这才是真正的军训”,认为在温室里长大的一代太需要这样的磨练。 也有少数人担心安全问题,但校方早已做好万全准备,每批都配备足够的教官和医护人员,沙漠之门景区的补给点更是全程待命。 “这不仅是体能训练,更是最生动的思政课。” 学校赵老师在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说,学校一直秉承“用胡杨精神育人”的理念,胡杨“艰苦奋斗、扎根边疆”的特质,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传递给学生的。 而这种理念也在延续,除了塔里木大学,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塔里木理工学院的新生也将陆续加入这场沙漠研学。 这场堪比“沙场点兵”的沙漠军训,恰恰道出了军训的本质意义。 它证明军训从不在于操场上学踢正步的机械重复,而在于让年轻人走进真实的历史场景,触摸那些沉淀的精神基因。 当8400名新生在沙漠中完成12公里的挑战,他们传承的不仅是老兵的足迹,更是一种能支撑人生的精神力量。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2025-09-16发布:塔里木大学军训真硬核:8400余名新生分批穿越12公里沙漠,匍匐前进、沙漠拉烟,堪比“沙场点兵”大片
太硬核了!9月16日,新疆,塔里木大学新生军训,不站军姿,不踢正步,竟干了一件轰
戴婚纱聊军事
2025-09-27 22:47: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