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马家军在新疆迎战哥萨克骑兵,马家军直接杀疯了,连呼过瘾。1934年,马家军从哥萨克骑兵在新疆的奇台县展开了搏斗。 狭窄的街道里,马蹄声碎,刀光映着西北的烈日。马家军的汉子们手里攥着腰刀,刀刃已经卷了口,血顺着刀槽往下滴。对面的哥萨克骑兵穿着厚重的俄式军装,手里的马刀明明亮得晃眼,可就是施展不开。 他们总觉得自己比中国骑兵高一等,平时走路都昂着头,军旗上还绣着双头鹰徽章。可真打起来,才发现时代早就变了。 马仲英的兵不一样,这些人跟着他从甘肃打到新疆,报仇的念头像火一样烧在心里。你看着他们冲锋的样子就知道了,根本不在乎死活。有个老兵后来回忆,当时马仲英的弟弟就倒在他身边,血溅了他一脸,他抹把脸继续往前冲。 哥萨克骑兵吃亏就吃亏在太讲究阵型。他们习惯在开阔地摆开阵势冲锋,可奇台县城的巷子窄得转身都难。马家军的兵像泥鳅一样钻来钻去,专挑近身的地方打。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马家军的人会故意往马肚子底下滚,抬手就是一刀,专门砍马腿。倒下的战马把街道堵得严严实实,哥萨克骑兵的重武器全成了摆设。 但这场仗赢得实在惨烈。马仲英亲眼看着弟弟咽气,眼睛红得吓人。后来处决战俘的时候,谁都劝不住。这一仗打完了,马家军确实痛快了,可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苏联人吃了亏,转头就派飞机过来轰炸。骑兵再厉害,也架不住天上掉炸弹。马仲英带着人往南疆撤,这一路越走越觉得不对劲。等到了喀什,队伍已经不成样子了。 有时候我在想,马家军就像一股野火,烧得旺灭得也快。他们能靠着血性打赢一场仗,却打不赢整个时代。哥萨克骑兵倒下了,马家军也没笑到最后。1934年之后,马仲英这个人就像蒸发了一样,再没人见过他。只有奇台县城墙上的刀痕,还在诉说着那年夏天的疯狂。
志愿军的王牌军长,基本上都是中将军衔,只有一人是少将,他是谁“1950年11月
【6评论】【23点赞】
冰点
这是哪里的余孽,还想洗白马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