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美国的媒体认为,如果中国敢与美国打贸易战,那中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 说起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开始,美国那边不少媒体就一口咬定,中国要是硬扛下去,肯定得吃大亏。像CNN、福克斯新闻和华尔街日报这些主流渠道,当时的评论员天天在节目里分析,说中国经济太依赖美国市场,出口一断,工厂就得关门大吉,失业率蹭蹭上涨。彭博社的专栏文章还算过账,预测中国GDP增速会掉2.4个百分点,供应链一乱,高科技产业就得跪。纽约时报的社论也直言,这场不对称对抗,美国有体量优势,中国再怎么折腾,也得先低头求和。你想想,那时候的调调多自信,美国人觉得自己是全球老大,手里捏着关税这把刀,随便一挥,中国就得疼得直咧嘴。 可现实呢?事情的发展跟这些预测南辕北辙。贸易战打到现在,尤其是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加码关税,中国经济非但没崩盘,反而展现出不小的韧劲。咱们先捋捋过程。2018年7月,美国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马上回击大豆和猪肉。接着,美国扩展到2000亿美元,中国对等反制。拜登时期关税框架没变,2024年中美贸易逆差还涨到2950亿美元。到了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签行政令,在现有基础上对中国商品加10%关税,3月3日又加10%,4月2日宣布对57个贸易伙伴“对等关税”,中国额外挨34%,总关税一度飙到125%。这波操作,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率达到22.5%,创1909年以来新高。媒体当时又开始唱衰,说中国出口商业绩至少下滑30%,全球供应链得重塑。 但中国这边呢?反制措施一步不落。2月4日生效后,中国对美国煤炭、液化天然气和农业机械加10-15%关税,还把谷歌和PVH集团列不可靠实体清单。3月10日,对美国鸡肉、小麦和玉米加15%,大豆猪肉加10%。4月9日,中国财政部宣布对美商品加84%关税。商务部还管制钨、碲等出口,调查美国企业。这些不是光说不练,实际效果摆在那。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速5.2%,靠基础设施投资、消费补贴和降息顶住压力。出口没崩,反而通过东南亚和欧盟转口,间接对美出口影响小得多。像太阳能板制造商,早早把组装线移到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美国商务部数据也证实了这点。贸易多元化成了关键,中国对欧、东南亚和非洲贸易猛增,一带一路项目让基础设施和能源合作更牢靠。 你看,这里面有个问题值得琢磨:为什么美国媒体总低估中国的适应力?其实,根子在他们对全球化的理解上。美国人习惯了当裁判,以为加关税就能逼对手让步。可贸易战本质上是双刃剑,谁的痛点多,谁就得先扛不住。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直接买单。税基金会估算,2025年每户美国家庭多掏近1300美元,超市洗衣机、手机价格全上浮。企业更惨,苹果和微软供应链乱套,组件成本涨10%,生产线移印度越南,培训延误,供货不稳。制造业回流?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喊得响,实际效果拉胯。2025年贸易战升级后,美国GDP预计降1%,真实工资到2028年跌1.4%。州级差异大,加州、密歇根和得州损失最重,因为对中加墨进口依赖重,出口还遭报复。农民日子难过,大豆出口转巴西,仓库谷物发霉,收入减半。能源企业也慌,页岩油产量稳,价格波动却推高通胀,汽油零售价涨15美分。 贸易战暴露了华盛顿对北京的影响力在滑坡。中国减少对美依赖,转向拉美非洲和中东供应商。稀土和芯片管制虽疼,但中国本土创新加速。2025年1月,DeepSeek推出AI模型,成本低效率高,媲美美国水平。出口管制反而刺激了国内半导体投资。全球价值链重塑,中国控制关键供应链的份额在涨,美国的科技优势虽在,但单一霸权时代过去了。CEPR的模型显示,直接中美贸易可能崩,但中国产品经东盟转美国,损失远没那么大。欧盟和英国暴露小,GDP只占2-3%,但整体全球贸易收缩,福利损失显著。 2025年下半年,情况还在变。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计划对中国船只额外收费,按吨位算,用于振兴造船业,6个月后分阶段收,三年后限液化天然气运输。中国5月14日调整对美进口关税,美方同日凌晨跟进。6月1日,美国延长301调查豁免到8月31日,芯片部分税号免关税,从125%降0%,但存储芯片暂不含。6月10日,中美原则上达成协议框架。7月15日,美国批准H20芯片销华,英伟达推RTXpro GPU。这说明,双方都在找台阶下。特朗普的IEEPA关税被国际贸易法庭判违法,涵盖“解放日”对等关税和毒品关税,要是停,关税率从13-14%跌到5%。摩根大通预测,这能让美国下半年增长升级,核心CPI降近1个百分点。中国增长下调到4.4%,但贸易拖累只0.3个百分点,财政货币宽松和人民币适度贬值缓冲了冲击。说到底,这场贸易战让大家看清,全球化不是零和游戏。
十年前,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主持人哈桑在其节目中,跟着西方的调调,不断质疑东方大国的军费为何年年涨。一位
【82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