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国已经用实力证明,从今以后,中国再也不需要日本人的道歉!终有一天日本人会为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行付出高昂的代价。 说起中日之间的那些旧账,总绕不开南京大屠杀这桩事儿。1937年12月,日本军队攻占南京后,对平民和战俘大开杀戒,死亡人数高达30万以上,这在国际上早成定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946年就判了那些主犯,包括松井石根这样的高级将领。可日本那边呢,从战后到现在,总有那么些人想翻旧账,否认或者淡化这些事实。比方说,日本右翼分子东中野修道和松村俊夫,1998年合著《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直接把幸存者证词说成假的,还点名道姓攻击具体人。这不光是学术争论,简直是往伤口上撒盐。中国人哪能咽下这口气? 你看,日本教科书那问题就更典型了。从70年代起,日本文部省审核教材,总爱把侵华战争写得模棱两可,南京大屠杀要么数字缩水,要么干脆模糊处理。国际社会批评过好多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还把南京大屠杀档案列为世界记忆遗产,日本右翼却在国内游行抗议,说这是“反日宣传”。这不是明摆着不认账吗?中国这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年接待上百万游客,档案资料堆积如山,铁证如山。日本呢?年轻人里头,好多人压根不知道这些历史,2024年有调查显示,日本高中生中只有不到一半人清楚南京事件的规模。这种否认不是无心之失,它根子在日本政界和右翼团体手里,靖国神社参拜、安倍那时候的言论,都是火上浇油。说白了,日本政府道歉了村山富市那次算真诚的,可后来几任首相总变着法儿推诿,1972年中日建交时中国放弃赔款,本是善意,结果换来日本更肆无忌惮的否认。 转到现在,中国用实力说话,这才是硬道理。经济上,中国GDP早超日本了。2010年就成了世界第二,2024年数据出来,中国总量是日本的三倍多,按购买力平价算,更是压倒性领先。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5.3%,出口稳稳的,制造业全球第一。日本呢?从90年代泡沫破裂后,就陷进“失落的三十年”,增长率年年不到1%,2024年才勉强0.7%。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5G基站铺天盖地,日本还在为老龄化发愁,养老金窟窿越来越大。中国航天、天问探火、航母下水,这些硬家伙摆在那儿,日本自卫队再怎么扩军,也得掂量掂量。 更接地气地说,中国现在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对华出口占它总出口的20%以上。汽车、电子元件,这些日本拿手好戏,全靠中国市场拉动。疫情那会儿,供应链一断,日本工厂就停摆,丰田、日产减产好几个月,损失上万亿日元。2022年日本还跟美国搞“印太经济框架”,想绕开中国重塑供应链,结果呢?成本飙升,企业叫苦不迭。2023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不降反升,因为劳动力便宜、市场大。反观中国,电动车出口全球第一,比亚迪、宁德时代把日本电池巨头挤得喘不过气。日本想脱钩?门儿都没有,经济上早绑死了。 日本当年侵华,杀了3500万中国人,毁了多少家产,现在轮到他们尝尝苦头。不是报复,是自然规律,历史债总得还。经济依赖上,中国一卡脖子,日本芯片、稀土就慌了。2025年特朗普上台,又嚷嚷加关税,日本夹在中间,两头不是人。军费上,日本2022年宣布大幅增支,到2027年要翻倍,称中国是“头号威胁”,可这钱从哪儿来?挤占民生预算,债务率全球最高,超250%。老百姓日子紧巴巴,年轻人失业率高企,东京房价贵得离谱。中国这边,年轻人有阿里、腾讯、字节跳动这些平台,机会多得是。日本呢?企业老化,创新乏力,诺奖拿得多,可转化成产品的少。 国际上,日本想刷存在感,拉美国搞“小圈子”,可中国“一带一路”连了150多个国家,影响力甩日本几条街。联合国安理会,日本想进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票否决,它就悬了。2024年G7峰会,日本推“去中国化”,结果欧盟国家不买账,德国大众、法国空客还得在中国建厂。说到底,日本的否认历史,不光伤中国人的心,也在自掘坟墓。东中野他们这种人,书卖得再多,也挡不住事实。中国现在强大了,不用求人道歉,实力就是最好的回应。日本要是继续这么下去,经济下滑、社会老化,早晚得为那些罪行买单,不是一刀切,是长痛的积累。 当然,这事儿得理性看。中国人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是为了警醒。落后就要挨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横行,就是因为中国积弱。现在中国站起来了,科技自立,军事实力均衡,日本的狂妄得收敛点。未来中日关系,还得靠互利合作,但前提是日本正视历史,别再玩否认那一套。否则,代价只会越来越大,中国这边,早就不稀罕空洞的道歉了,用行动证明一切,才是王道。希望有一天,他们自己能醒悟,别让历史重演。
日本和全世界都沉默了9月24日,日本政坛爆出了一个大新闻,高市早苗突然扔出一
【30评论】【9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