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展解读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歼轰-7,又名“飞豹”,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启

编外教头 2025-09-26 22:52:00

航展解读空军航空开放活动

歼轰-7,又名“飞豹”,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启动研发的一款双座双发战斗轰炸机。最初目标是替代老旧的轰-5和强-5,项目代号为轰-7。尽管研发过程历经波折,甚至一度面临下马的困境,但在海军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坚持下,最终得以问世,并成为中国海军航空兵重要的空中打击力量。

10个要点简单概括一下豹爷

项目背景: 70年代,中国海军和空军提出研发新型轻型轰炸机的需求,以替代老旧的轰-5和强-5。

方案选择: 西飞的轰-7方案最终胜出,而沈飞的歼轰-8方案因过于简单,南昌飞机制造厂的强-6方案因技术难度过大而被否定。

空海军分歧: 空军倾向于采用并列双座布局,而海军则坚持串列双座布局,以保证飞机的空战能力。最终,空军退出项目,轰-7由海军主导研发。

经费困境: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军费不足,轰-7项目被调整为“量力而行”的项目。

涅槃重生: 经过漫长的研发,歼轰-7于1988年成功首飞,并于1998年正式服役。

技术特点: 歼轰-7采用上单翼、两侧进气布局,注重高速飞行和载弹量,气动设计较为保守。

主要任务: 歼轰-7最初的定位是反舰导弹发射平台,执行低空高速突防、发射反舰导弹的任务。

安全性问题: 歼轰-7的弹射救生系统较为落后,弹射成功率较低,而其气动设计在低空飞行的性能较差,也与空军的使用场景有偏差,故障易发且飞行员的生存几率不高(相对)。

型号演变: 歼轰-7经历了基本型、歼轰-7A、歼轰-7II、歼轰-7A2等多个改进型号,航电系统和武器配置不断升级。特别是歼轰-7A2,具备了发射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歼-7B?都有歼-16了,你没戏了。

未来展望: 随着海军航空兵的转型,歼轰-7A转隶空军。现阶段基本属于发挥余热了,在为数不多的寿命被消耗殆尽后将彻底退出。如果要问接班人是谁,歼-16、歼-20S、歼-36都在后面排队呢,再也不会有歼轰机了。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编外教头

编外教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