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当夜,沈阳唯一主动抵抗的是警务处长黄显声将军,他在事先就不断报告小六子,日

桃花映面红 2025-09-26 22:38:24

918当夜,沈阳唯一主动抵抗的是警务处长黄显声将军,他在事先就不断报告小六子,日本人绝对要搞大事,不管小六子怎么想,他已经下达命令,辽宁全省警察全部配长枪,集结成营。 导游点头,指着纸上 “不退一步” 四个遒劲的字迹:“1931 年 918 当夜,正是这份命令,让沈阳警察成了全城唯一主动抵抗的力量。” 展柜旁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当年的史料照片,穿警服的士兵举着汉阳造步枪,巷口散落的弹壳,还有一张日军当年张贴的通缉令,上面印着黄显声的照片,标注 “悬赏五千银元”。 时间回到 1931 年 9 月初,沈阳省警务处的办公室里,黄显声正对着地图沉思。线人刚刚送来消息; 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从北平返回后,与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秘密会面,内容涉及 “铁路沿线军事调动”。 他立刻拿起笔,写下第一份关于 “日军异动” 的书面报告,当天就送到了辽宁省主席臧式毅手中。可臧式毅只是扫了一眼,说 “证据不足,不可轻举妄动”。 没人重视,黄显声就自己行动。他知道省里仓库里存着二十几万支旧式汉阳造步枪,这些枪虽老旧,却能救命。他悄悄召集沈阳直属警局的三名中队长,下达命令; “立刻统计各分局警力,每支枪配五十发子弹,重点街区的警察要编成战斗小队。” 不仅如此,他还特意从各县警局抽调骨干,在沈阳举办 “应急训练班”,教警察们巷战技巧。 他心里清楚,一旦开战,这支非正规的警察队伍,可能要扛起守城的担子。 9 月 18 日晚,北大营的爆炸声打破了沈阳的宁静。黄显声接到电话时,正在整理训练班的讲义,他抓起警帽就往外跑,边跑边对副官说; “通知各分局,按之前的计划行动,守住南市场、三经街这些百姓聚居区!” 当他赶到南市场分局时,警员们已经列队待命,手里的汉阳造步枪擦得发亮。 “局长,日军的卡车快到巷口了!” 一名警员报告。黄显声走到队伍前,声音沉稳:“记住,我们不先开第一枪,但绝不能交枪,身后就是老百姓的家。” 巷口很快传来日军的喊话声,举着白旗的士兵要求警察 “放下武器”。回应他们的,是警员们紧握枪杆的沉默。 突然,一声枪响划破夜空,没人知道是谁先开的枪,但枪声一响,整条胡同的警员立刻开火。汉阳造的枪声虽不如日军的机枪猛烈,却格外坚定。 有警员中弹倒下,身边的人立刻补上,子弹打完了就用枪托砸,直到日军调来了宪兵队增援,黄显声才下令 “有序撤退,去三经街汇合”。 他不想让兄弟们白白牺牲,要把力量集中在更关键的地方。 与此同时,三经街公安分局的七十名警员正与日军周旋。分局长带着人守在邮电局旁,原本是为了保护通讯设备,却遭到日军从背后的突袭。 轻机枪的子弹扫来时,几名警员当场倒下,剩下的人边打边退,最后撤到教堂门口。为了阻止日军追击,他们引爆了提前准备好的炸药,炸毁了教堂门口的通道。 当黄显声赶到时,幸存的警员只剩三十多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伤,却没人说要放弃。 那一晚,北大营的军队按 “不抵抗” 命令撤退,沈阳城的防线瞬间崩溃,只有警察在街巷里坚持抵抗。 日军原本计划两小时占领全城,却因为这些零散的抵抗,清剿行动持续了整整一夜。南市场一战,日军损失一个中队;三经街的抵抗,让他们折损两个小队。 这支装备简陋的警察队伍,用生命拖延了日军的步伐,也给了百姓撤离的时间。 9 月 19 日清晨,日军开始全城通缉黄显声,悬赏令贴满了沈阳的大街小巷。黄显声脱下警服,带着几名亲信从小南门撤离,辗转前往北平。 后来有人问他 “明知打不赢,为何还要坚持”,他说:“我是警务处长,守土护民是我的责任,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沈阳没人敢跟日本人动手。” 到达北平后,黄显声没有停下抗日的脚步。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络东北各地的警察骨干,把当年的 “警务处令” 复印件分发出去,鼓励他们组建抗日武装。 不少县市的警察正是拿着这份命令,在山林里开展游击战,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补充力量。 晚年的黄显声虽因时局动荡郁郁而终,但他的故事从未被遗忘。 参考资料: 辽宁史记:九一八事变中的黄显声·辽宁日报·2022-09-16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桃花映面红

桃花映面红

桃花映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