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这次就是这个理,当地有家叫PharmagenLimited的药企早在3月

花开富贵流年 2025-09-26 21:05:02

巴基斯坦这次就是这个理,当地有家叫PharmagenLimited的药企早在3月份就告状了,说中国头孢氨苄卖得太便宜,把他们逼得活不下去,5月份巴基斯坦关税委员会就启动了调查,现在算是出了初步结果。 咱得说句公道话,中国企业这低价真不是耍心眼恶意竞争,咱国内头孢氨苄价格本来就低,最便宜的一盒才1块3,贵的也就五十来块,这是因为咱有完整的医药产业链,从原料药到制剂生产一条龙,成本能压下来。 就像咱国家造家电、衣服一样,供应链完善了,自然能给消费者提供便宜货,这是实打实的产业优势,不是靠赔本赚吆喝。 可巴基斯坦本地药企确实顶不住了,他们生产同样的药,成本比咱高不少,一方面是生产技术跟不上,另一方面供电供气不稳定、厂里人浮于事,运营效率低,这些老问题早就在钢铁业暴露过——之前巴基斯坦钢铁公司告中国钢铁倾销,最后查出来是自己成本太高、效率太差,跟中国产品没关系。 这次头孢氨苄的事儿,多半也是一个路数,本地药企自己竞争力不行,就想靠政府加税挡着中国药进来。 但巴基斯坦政府这招真是顾此失彼,最遭殃的还是他们自己的老百姓,头孢氨苄是治日常感染的基础药,在巴基斯坦这种低收入国家,便宜药就是救命药。 之前一盒卖100卢比,合人民币3块多,加了21.64%的税之后,就得涨到121卢比,看着每盒就多几毛钱,可对于那些一家几口都可能用药、或者需要长期治疗的家庭来说,积少成多就是笔不小的负担。 要是药价涨得太狠,说不定有人就舍不得买,小病拖成大病,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人担心这是不是“巴铁”要跟咱翻脸,其实真没必要瞎琢磨,中巴贸易这么多年,这种反倾销摩擦不是头一回了。 2017年巴基斯坦还对中国瓷砖收过反倾销税,后来咱商务部、五矿商会跟他们协商,中国企业承诺了出口价格,顺德那些瓷砖厂凭着原产地证书还能减税,最后事儿就解决了。 这次收四个月的临时税,明显就是个权宜之计,给本地药企个喘息的机会,不是真要跟中国撕破脸,毕竟中巴关系摆在那儿,真要是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 再说咱中国药企也不是没办法应对,巴基斯坦5月份启动调查的时候就说了,利益相关方10天内可以应诉登记,60天内提交证据材料。 虽然这次初裁定了税,但企业还能申诉,把自己的成本明细、定价逻辑摆出来,证明不是恶意倾销,之前有些案子里,因为产品分类规则不明确,企业还能主动提交技术资料,避免被误判。 而且四个月时间不算长,要是巴基斯坦药企这四个月里还是没本事提升竞争力,最后说不定还得靠中国药来满足老百姓需求。 咱得客观说,巴基斯坦想保护本土药企的心情能理解,那些厂子能提供就业,也关乎他们自己的医药产业发展。但保护不是靠堵门,得靠自己练内功。 要是本地药企趁着这四个月,好好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那才算没白费机会。 可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光等着政府护着,不解决自身问题,就算把中国药挡出去了,自己的药又贵又不好,最后老百姓还是不买账。 对咱中国药企来说,这事儿也是个提醒,这些年咱的医药产品靠着性价比优势走出去,难免会碰到反倾销调查。 以后出口的时候,得多留意进口国的产业情况,提前了解当地规则,要是能跟当地企业合作建厂、共享技术,说不定能减少摩擦。 而且这次调查里提到,出口价格波动大容易被质疑,企业得把定价逻辑理清楚,保留好成本数据,真碰到调查了也能有底气应诉。 说到底,这事儿就是贸易往来里的一段小插曲,算不上啥大矛盾。中巴之间的情谊和合作基础摆在那儿,不会因为这么一次反倾销就受影响。 关键是这四个月里,巴基斯坦得平衡好本土产业和民生需求,别让老百姓为药企的短板买单;咱中国企业也得积极应对,把道理说清楚。 等这四个月过去,说不定又是另一个协商解决的好结果,毕竟不管是“巴铁”情谊,还是老百姓的健康,都比这点贸易摩擦金贵多了。

0 阅读:3
花开富贵流年

花开富贵流年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