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那在台积电的这么多股票就不能拿了!可是张汝京却说,不要就不要!他说是家国情怀使他放弃一切回来报效祖国! 这不是一时冲动,早在世大半导体时,张汝京就憋着股劲要把工厂建到大陆来,那会儿他都计划好了,台湾建两座厂,后续第三到第十座全往大陆挪。 谁成想,世大刚盈利就被台积电以50亿美元收购,对方压根没打算兑现大陆建厂的承诺,这口气他咽不下,那些股票就算再值钱,也抵不过心里那点念想。 张汝京可不是空有热血的愣头青,在德州仪器的二十年里,他跟着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做研究,后来又主持建起十座海外工厂,从美国到新加坡,从日本到意大利,早把芯片厂的建设运营摸得门儿清。 业内都叫他“建厂大师”,手里的技术和经验,正是当时大陆最缺的宝贝。 2000年揣着梦想落地上海,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亲自陪着他在浦东张江打转选址,他知道世大被收购的教训,刚站稳脚跟就拉来高盛、华登国际等16家投资方,故意把股权拆得零散,就是怕重蹈覆辙。 那会儿大陆连一条像样的晶圆生产线都没有,他凭着人脉淘来一批二手设备,硬生生在短时间内搭起三条8英寸生产线。赶在行业复苏前把产能备得足足的,创下了全球芯片厂建厂的最快纪录。 跟着他北上的还有三百多名工程师,不少是德州仪器和世大时期的老部下,这群人跟着他在张江的工地上连轴转,没人计较待遇,都憋着股劲要干出点样子。 2004年中芯国际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不到十年就长成全球第三大芯片厂,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厂房一座座冒出来,4座8寸厂、3座12寸厂连成片,还受托运营着成都和武汉的生产线。 可树大招风,台积电的诉讼很快找上门来,2009年那场官司败诉后,中芯国际不仅要赔2亿美元,还得交出10%的股份。张汝京二话没说辞了职,遵守协议暂时离开了芯片行业。但谁都知道他没放下,61岁的人转头扎进LED领域,默默等着机会。 2014年刚过禁令期,66岁的他又拉起班子创办新昇半导体,专攻300毫米大硅片,这东西是芯片制造的基础材料,之前全靠进口,他带着团队啃了三年硬骨头,终于通过28纳米到40纳米的客户认证,补上了大陆半导体产业的一块短板。 把新昇交出去没多久,70岁的他又在青岛创办芯恩,搞起国内首个CIDM模式的芯片厂,8英寸功率器件投片良率一下就冲到90%以上。 2022年从芯恩离职时,不少人以为这位七旬老人该歇了,没成想他转身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做起了积塔学院院长,把一辈子的经验拿来培养新人。 从2000年到现在,二十多年里他一手建起四家关键企业,每一家都踩在大陆半导体最缺的节点上:中芯国际补了制造的空白,新昇补了材料的短板,芯恩试了新的制造模式,积塔则在特色工艺上发力。 当年放弃的那些台积电股票,如今市值早就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但张汝京从没提过后悔,他总说自己就是个“建厂的”,能为大陆半导体搭起架子就够了。2023年达拉斯浸信会大学给他颁荣誉博士时,他在致辞里还念叨着“做半导体得有耐心、信心、决心”。 现在中芯国际握着七千多项专利,成了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回头看当年那个“不要就不要”的决定,哪是放弃财富,分明是给大陆半导体产业种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他二十多年的浇灌下长成大树,而他还在树下给年轻人讲着建厂的故事,讲着那些关于家国的念想。
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曾说,他说在自己离开台积电时,台积电董事长告诉他,你敢去大陆
冷紫叶
2025-09-26 15:34:26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