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总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经济学人9月10日的文章《Chinais

烨华聊商业 2025-09-26 12:28:54

《经济学人》总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经济学人9月10日的文章《China is ditching the dollar, fast》(中国正在快速抛弃美元)。里面有很多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金融货币概念,如跨境、离岸、SWIFT、CIPS、mBridge、海外贷款、货币互换、“点心”债券、熊猫债券,不是很好懂。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到底如何,需要科普。

我看了感觉是,人民币国际化是在努力推,但并不是大张旗鼓地搞,而是多做少说。而推进的方式是以我为主,让别人来积极参与我们搭建的体系;不在美西方控制的体系里努力,甚至要降低参与、减少风险。这样效果就是双重的,在SWIFT等美国主导的数据体系里,人民币份额起起落落,近年来没啥进展,再如人民币仅占全球央行货币储备的2%(美元58%)。但是在中国主导的体系里,别人参与是积极的,增速非常快,只是规模还没法和西方体系相比。

图二是SWIFT里的人民币支付份额,四个月移动平均。可以看出2023年起从2%升了一段到4%以上,2024年中又转成下降了。但份额升了之后也才4%,很少。增长的那段,是中国鼓励对外贸易用人民币支付,申报支付的渠道走SWIFT(具体执行人民币转账是中国的CIPS来做的),因此份额上升。下降的那段,是中国鼓励申报渠道直接对接CIPS,不找SWIFT了。

经济学人文章提到,全球1700 多家银行签了CIPS,俄乌冲突以来增加三分之一;2024年交易量增长43%至175万亿人民币;33个市场设立了结算人民币支付的清算银行(几乎全部由中国机构运营)。人民币在SWIFT份额下降、CIPS交易量大增的技术细节,我之前详细解说了:

图三是中国跨境收入总额(包括资金流量),50%以上以人民币结算,而2010年的不到1%。这是境内居民或公司从境外获得可计入国际收支收入端的资金,卖货、卖服务、分红、发债、发股、借款,都属于跨境收入。要注意,大陆居民用“港股通”炒港股不在里面不然数值就大了,它是用人民币在炒算证券投资,但在香港金融市场发债借款融资是算的。从1%到50%,说明中国对外业务是以人民币为主了,以前就全靠美元一样。但也只是50%,不是绝对主导,还要继续升。

图四是没啥人注意的“海外贷款”,总额增长到了超3000亿美元存量。2015年只有10%用人民币贷款,现在增加到40%多了。这种贷款主要是“贸易便利化贷款”,就是人家没钱但有资源和市场,中国这边先借钱让生意跑起来,以前借给人家外汇,现在借人民币。这有力促进了外贸中的人民币结算份额。2022年俄罗斯被制裁后,中国银行几乎将所有新的海外贷款从美元转为人民币,所以新增份额里人民币份额很高,是存量贷款里人民币份额不到50%,以后会越来越高。

另外一个进展是,中国向全球32家央行提供了4.5万亿元人民币的掉期额度,也就是双边货币互换。要注意,这不是实际贷出去了4.5万亿,截至2025年5月,境外央行实际动用的人民币余额为818亿元。经济学人文章说,这“创建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模相媲美的全球金融安全网。”意思是,别国有需要可以贷几百亿上千亿人民币,是为了金融安全的,没啥事不需要,有这个保障安心多了。确实有些国家有需要,用了又还,余额并不多,说明没成坏账。说是双边,运作起来等于单边,因为中国不需要找对方贷款。说成双边,显得平等。搞了多年以后,全球不少国家发现,多了个类似IMF的安全救助选择,规矩是和中国用人民币大做生意。

mBridge是数字货币网络,中国与其他中央银行共同建立的。但只有数十亿美元规模,才刚开始,暂时没太大意义。

外国企业有望在今年发行创纪录数量的“点心”人民币债券。7月匈牙利发行了约50亿元人民币的“熊猫债券”。这都是说外国企业和政府,都可以找中国借人民币。在香港等离岸市场发的叫点心债券,金额小;在中国境内发的叫熊猫债券,金额大。俄罗斯、肯尼亚、巴西等国企业和政府都有意发人民币债券。

这些进展是多路一起,规模做大了,人民币就自然国际化了。这是保持资本管制,人民币不用自由兑换的打法,又能国际化又不激进,避免风险。

0 阅读:74
烨华聊商业

烨华聊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