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位老大娘上山采野果,突然发现一大群苍蝇,在草丛上“嗡嗡嗡”盘旋,她

玉尘飞啊 2025-09-25 19:39:28

1936年,一位老大娘上山采野果,突然发现一大群苍蝇,在草丛上“嗡嗡嗡”盘旋,她没在意。哪料,此时草丛里发出沙沙声,还伸出一只手来。大娘一个激灵,她壮胆拨开草丛,却看到一个浑身是血的红军战士。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头,湖北黄冈一带正打得火热,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谁都晓得红军是为穷人拼命的队伍。这位老大娘平时靠上山挖野菜、摘野果填肚子。 那天她照常背着竹篓往山里走,冷不丁看见苍蝇黑压压地围着一片草丛打转,心里正嘀咕是不是有死牲口,突然草丛里窸窸窣窣动起来,一只血糊糊的手猛地伸了出来! 大妈吓得倒退两步,定神一看,竟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战士,浑身是血,胸口还有个枪眼,人已经昏死过去,嘴里却还喃喃着“归队……找红军”。 大妈二话不说,连拖带背地把人弄回自家茅屋。那时候救红军可是掉脑袋的事,国民党兵隔三差五来村里搜查,吆喝“私藏红军的枪毙”。 可大妈铁了心,她把伤员藏进地窖,用柴草盖严实,白天采草药敷伤口,晚上守着换绷带。村里人知道后,有的偷偷送来半碗米,有的捎来一把盐,大伙儿心照不宣地护着这个“红军的娃”。 伤员叫梁从学,是红军的团长,打仗时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胸口挨了枪子。大妈没医没药,只能使土法子:烧红剪刀剜掉腐肉,拿丝瓜瓤塞进伤口吸脓血。 每回换药,梁从学疼得满头冷汗,牙关咬得咯咯响,却从不吭声。大妈一边抹泪一边念叨:“这孩子,骨头比铁还硬!” 一个月后,梁从学能下地了,他怕连累乡亲,执意要归队。大妈连夜烙了一沓糠饼,又往他包袱里塞了三个熟鸡蛋—那是她攒了半个月换盐的钱买的。 梁从学扑通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他拄着木棍翻山越岭,伤口化脓就抓把黄土糊上,四天走了四十里山路,终于找到部队时,人已烧得说胡话。 队伍里药品奇缺,医生看着梁从学伤口里蠕动的蛆虫直摇头。最后还是个老乡出了主意:用干丝瓜瓤反复插进伤口,带出腐肉和蛆虫。 没有麻药,梁从学让人把自己绑在树上,纱布咬烂了也没喊停。丝瓜瓤刮过新肉时,他恍惚又看见大妈佝着腰在灶台前熬粥,热气模糊了那张皱纹纵横的脸。 伤好后,梁从学一路从抗日战争打到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时,他选择回黄冈当了村干部。他常对人讲:“我这条命是老百姓拿野菜和丝瓜瓤换来的!” 此后几十年,他年年去看大妈,送米送布,两家像亲戚一样走动。大妈总摆手:当年救你的不止我,是全村人勒紧裤腰带攒的力气! 如今再提这段往事,年轻人总好奇:为啥老百姓敢冒死救红军?你看大妈们说不出大道理,但她们认得清谁真心为穷人。 红军喝涝坝泥水也不动百姓家一口井,吃带泥土豆还惦记给老乡留半碗,这样的队伍,百姓咋能不拿命护着? 梁从学墓前的丝瓜藤今年又结了果,老丝瓜瓤干枯多孔,像极了当年救命的敷料。村里人说,这藤是从大妈老屋墙根移来的,年年开花,岁岁结果。 信息来源: 党史博采《梁从学:九次负伤,因作战勇敢两次“肃反”而没有被杀,本拟授少将军衔陈毅为他鸣不平而改授中将》

0 阅读:99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