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不承认巴勒斯坦作为一个国家,并推行一系列亲以色列的政策,是其政府整体外交战

上岸放烟花 2025-09-25 12:43:46

特朗普不承认巴勒斯坦作为一个国家,并推行一系列亲以色列的政策,是其政府整体外交战略和国内政治计算的直接体现。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由以下几个核心因素共同驱动的: 1. 核心意识形态与世界观:“美国优先”与强权政治 特朗普的外政策略基于“美国优先”和现实主义。在他看来,传统的巴以和平进程耗时冗长、收效甚微,且让美国背负了过多负担。他更倾向于与地区内的强者(如以色列)结盟,通过展示绝对的支持来巩固盟友关系,从而更好地对抗共同对手(如伊朗),并维护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承认巴勒斯坦或向以色列施压,在他看来会削弱这个最重要的中东盟友。 2. 关键的国内政治考量:巩固保守派和福音派选民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特朗普的核心选民基础包括: · 基督教福音派:他们中有很多人从神学角度支持以色列,认为犹太人对以色列地的统治是《圣经》预言的应验,对于基督再临至关重要。全力支持以色列是赢得这部分选民绝对忠诚的“法宝”。 · 犹太裔保守派选民:虽然大多数美国犹太人更支持民主党且立场偏自由派,但特朗普需要巩固那些持保守立场的犹太裔富豪和选民的支持。 · 共和党基本盘:强力支持以色列已成为共和党内的主流共识。采取前所未有的亲以举措,有助于特朗普塑造自己作为“史上最亲以色列总统”的形象,巩固党内地位。 3. 对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负面看法 特朗普政府认为巴勒斯坦权力机构(PA)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 “殉道者基金”:美国批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向在巴以冲突中丧生或被监押的巴勒斯坦人及其家属支付津贴,特朗普政府认为这是在“奖励恐怖主义”。 · 拒绝谈判:在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宣布拒绝与美国政府合作,中断了高层接触。特朗普将此视为巴方“不诚心”和平的表现。 4. 具体政策举措:彻底颠覆美国传统立场 特朗普政府通过一系列实际行动,系统地拆解了多年来国际社会认可的巴以和平框架: · 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大使馆迁至该地(2018年):这单方面改变了美国数十年的政策,触及了巴以冲突最核心、最敏感的议题之一。巴勒斯坦方面一直主张东耶路撒冷是其未来首都。 · 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2019年):这再次违背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即戈兰高地是被占领土。 · 停止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的援助:该机构为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提供关键服务。特朗普认为该机构的存在使难民问题永久化,不利于解决问题。 · 推出“世纪协议”(2020年):该计划由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主导,严重偏向以色列,几乎完全满足了以色列的要求,例如允许以色列兼并约旦河谷和西岸的定居点,而只给予巴勒斯坦一个支离破碎、主权受限的“国家”前景。该计划被巴勒斯坦和国际社会广泛拒绝。 总结 特朗普不承认巴勒斯坦,是其国内政治利益、个人外交理念与强硬亲以政策三者高度统一的结果。他的目标不是重启传统的“两国方案”谈判,而是通过创造“既成事实”,极大地增强以色列的谈判优势,迫使巴勒斯坦在未来可能的新谈判中接受一个远逊于以往条件的方案。 这种做法彻底改变了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调停人”角色,使其完全站在以色列一边,从而加剧了巴勒斯坦人的被孤立感和绝望感,也使得解决冲突的前景更加渺茫。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上岸放烟花

上岸放烟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