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终于为欧洲做了一个好榜样。其实,马克龙说要承认巴勒斯坦国,对于巴勒斯坦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马克龙的带头表态,欧洲国家现在都是纷纷表示: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中东问题纠缠了好几十年,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开始,巴勒斯坦人就一直在争取自己的国家。联合国早在2012年就给了巴勒斯坦“非成员观察员国”地位,但真正的主权承认,还得靠各国一个个点头。到现在,全球193个联合国成员国里,已经有超过150个承认了巴勒斯坦,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这些大国。剩下的呢?主要是美国、以色列,还有少数像日本这样的盟友,死扛着不松口。你猜为什么?美国那边,战略利益摆在那儿,中东石油通道、军事基地,全都绕不开以色列这个铁杆伙伴。日本呢?它基本是美国的跟班,外交上总得看脸色行事。这些国家不承认,不是因为巴勒斯坦不配,而是因为承认了,会动摇他们眼下的平衡。你觉得呢,这样的算盘打得响不响? 对巴勒斯坦来说,这事儿的重要性,你可能还没全想透。巴勒斯坦当局那边,马哈茂德·阿巴斯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立刻欢迎了这波认可浪潮。他们说,这是历史性一步,符合国际法,也给和平努力注入了新动力。为什么重要?因为承认主权,就等于给了巴勒斯坦在国际舞台上更多发言权。以前,它只能靠观察员身份旁听联合国讨论,现在能更直接参与决议、申请援助。想想看,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民生问题:学校重建、医院设备、水电供应,这些都得靠国际资金和技术。有了法国带头,援助渠道就宽了,欧盟的资金池子也能更容易倾斜过去。巴勒斯坦人不是要土地上的每一寸都争个你死我活,他们要的是正常国家待遇,能自己管事儿,不用总求别人施舍。你问问自己,如果你是巴勒斯坦普通老百姓,看到法国这样的老牌强国点头,会不会觉得一线曙光? 更关键的是,马克龙这手,直接带动了欧洲的一连串跟进。就在同一天或紧接着,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安道尔、摩纳哥这些欧盟小伙伴,全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比利时外交部长在布鲁塞尔说,这是为了欧盟的团结;卢森堡那边,强调历史正义;马耳他则把这步和地中海稳定挂钩。 别小看这些国家,它们虽小,但投票权在欧盟决策里分量不轻。紧跟着,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也正式加入了认可行列。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在议会表态,说这是为和平铺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领导人,则把这事儿和人道主义原则绑在一起。葡萄牙作为欧盟南翼,早就支持两国方案,这次顺势跟上。你看,这不就是连锁反应吗?马克龙开了头,欧洲国家像接力赛一样传棒子。为什么他们这么齐心?一方面,欧洲对中东难民潮和能源安全的担忧越来越重;另一方面,国内舆论压力大,年轻人游行示威,总嚷着要公正对待巴勒斯坦。欧盟内部,早就有分歧:德国和荷兰还犹豫着,怕伤了和以色列的感情,但法国这一带头,让更多国家觉得“不能再拖了”。你想想,如果没有马克龙的示范,这些小国敢这么快表态吗? 当然,这波操作也不是没阻力。以色列那边,反应激烈。内塔尼亚胡政府直呼这是“奖励恐怖主义”,说承认巴勒斯坦等于给哈马斯喘息机会。耶路撒冷的官员们反复强调,任何单方面承认,都会破坏谈判基础,让以色列的安全雪上加霜。哈马斯呢?他们也跳出来了,欢迎这步,但同时要求立即停火和撤军,还把这当成“10月7日行动的成果”。你看,双边都各说各话。以色列担心主权被蚕食,哈马斯则想借机扩大影响。美国保持沉默,白宫官员私下表示,这不影响他们对以色列的支持,但也不会跟风。特朗普政府在中东的盘子,本来就乱:伊朗核问题、也门胡塞武装,全都搅和在一起。承认巴勒斯坦,对美国来说,是烫手山芋,动了就可能丢掉犹太选民票。日本更简单,它的外交部发言人说,会“慎重评估”,翻译成白话,就是继续观望,等美国发话。
怪不得有专家说,巴勒斯坦建国希望愈加渺茫!看到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联大的发言
【582评论】【127点赞】
用户16xxx86
就这件事必须给予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