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印度又对中国产品下手了!这次盯上的是咱们的铜缆。 这事的由头很简单

风云史迹 2025-09-25 09:50:01

9月23日,印度又对中国产品下手了!这次盯上的是咱们的铜缆。 这事的由头很简单:印度两家本土铜缆企业找商工部递了状子,核心诉求就一条,那就是中国铜缆卖得太便宜,搅黄了他们的生意,得算“倾销”,得查。 这话听着就透着股不讲理的劲儿,合着咱们东西做得好、成本控制得合理,卖个实在价,反倒成了错? 中国铜缆能在印度市场站住脚,真不是靠什么“故意低价”的歪招。从铜矿开采后的冶炼提纯,到铜杆拉制、绝缘层包裹,再到成品检测,整条产业链早就跑通了闭环。 就拿导体电阻精度来说,咱们的产品能稳定控制在±0.5%以内,印度本土企业大多还徘徊在±1%的线上下,质量差着截不说,他们原材料还得靠进口,物流环节又折腾,成本降不下来,造出来的铜缆自然卖得贵。 消费者不傻,同样的钱能买更靠谱的,当然选中国货,这明明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 可印度商工部倒也“实在”,企业一告状就接了案子,按他们的流程,接下来得折腾大半年,又是查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又是算印度本土的市场价格,最后未必能拿出真凭实据,但这过程本身就够烦人。 因为中国企业得耗精力应对调查,印度下游采购商也得提着心,生怕哪天就突然加税,项目成本凭空涨一截。 其实这套路印度早玩熟了,之前对中国的钢板、紧固件、光伏组件都搞过类似的反倾销调查,理由换汤不换药,全是“价格太低影响本土产业”。 可每次折腾完,效果都一言难尽。就说去年对中国紧固件的调查,查了快一年,最后因为拿不出“倾销”的实锤证据,只能不了了之。 为啥?因为印度本土企业自己产能跟不上,真把中国货挡出去,他们根本填不上缺口,最后还是得找别的国家买更贵的,反而坑了自己人。 这次的铜缆更是刚需中的刚需。印度这会儿正忙着搞电网升级,农村地区还有不少地方没通稳定的电力,城市里新建的工厂、楼盘也得拉新电缆,每年铜缆的需求量都在涨。 本土那两家告状的企业,加起来的产能还不到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剩下的缺口本来就靠进口补,中国货占了大头。 真要是给中国铜缆加了反倾销税,印度的电缆经销商得先慌——要么加价进货,要么就得卖更贵的产品,最后消费者买单,工厂的用电成本也得涨,连锁反应一串接一串。 更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告状的本土企业,平时也没少从中国买设备和零部件。 现在转头告中国铜缆“倾销”,未免也太双标了。 他们要是真有本事,不如把告状的功夫花在提升自己上,抓紧时间学学中国企业的生产线管理,想想怎么把成本降下来,怎么把质量提上去,而不是一门心思找政府“护犊子”。 说到底,印度这波对中国铜缆下手,本质就是本土企业打不过,想靠行政手段“走捷径”。可市场规律哪是那么好违背的? 好产品的竞争力不是靠调查就能抹掉的,真把中国铜缆逼得退一步,印度自己的产业链缺口补不上,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的基建进度和老百姓的钱包。 这账,其实算得过来,就看印度商工部最后愿不愿意认这个理儿了。 参考资料: 界面快讯 《印度对华铜缆发起反倾销调查》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风云史迹

风云史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