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年间,一个绰号叫“丁混子”的穷人,妻子生下一个男孩,他去私塾先生家里,求先生

历史趣闻社 2025-09-25 01:12:27

大宋年间,一个绰号叫“丁混子”的穷人,妻子生下一个男孩,他去私塾先生家里,求先生赐给孩子一个名字。 私塾先生见丁混子空着手来的,十分不满意,说了句“家里穷的叮当响,也配来我这里求名字”,丁混子听了,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走在街上,脚底下的泥都比平时重三分。丁混子手不自觉摸了摸怀里揣着的半块干硬的麦饼,那是出门前妻子塞给他的,本想给先生当见面礼,可走到门口又缩了回来——实在拿不出手。路过巷口的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撞进耳朵,倒让他想起先生那句“穷的叮当响”,胸口堵得更慌。 回到家,妻子正抱着孩子喂奶,见他耷拉着脑袋,立马明白了大半。“没求着?”她声音轻得像棉花,怕戳痛他。丁混子蹲在门槛上,盯着地上爬的蚂蚁,闷声道:“先生嫌咱穷,不配。”妻子没作声,过了会儿递过一碗热水:“咱自己取,未必就不如先生取的。” 这话像点了把小火。丁混子抬眼瞅着襁褓里的娃,小脸皱巴巴的,却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他,小手还攥着拳头。他忽然想起刚才路过铁匠铺,掌柜的正给一根铁柱淬火,红通通的铁条放进水里“滋啦”冒白烟,冷却后反倒更结实。老辈人都说贱名好养活,像“铁柱”“铁蛋”这类名字,盼的就是孩子能像铁器似的,经得住磕碰。 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耳边全是白天的打铁声。天快亮时,他猛地坐起来,推醒妻子:“叫‘铁立’咋样?丁铁立。”妻子揉着眼睛问缘由,他指着窗外刚亮的天:“先生说咱穷得叮当响,可铁这东西,越敲越硬。我盼这娃将来能像铁柱子似的,不管多穷多苦,都能稳稳立住脚。”妻子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笑了:“就叫铁立,好名字。” 打那天起,丁混子像换了个人。以前街坊喊他“丁混子”,他要么应得含糊,要么干脆躲着走,如今再有人喊,他反倒脆生生应着,转头就去码头帮人扛货,或去田里帮人种地。每天回来再累,都要抱着丁铁立念叨:“咱铁立将来要做个硬气人,不靠别人,靠自己。” 有回他扛完货路过私塾,正听见先生教学生念书。丁铁立那时刚会走,扒着门缝往里瞧,小脑袋跟着先生的节奏一点一点。先生瞥见他们父子,脸一沉,刚要开口,却见丁混子赶紧抱着孩子走开,没半分纠缠。后来先生跟人闲聊,说起这事:“那丁混子倒也知趣,就是可惜了娃。” 谁也没料到,丁混子每天扛完货,都要省下两个铜板,托识字的货郎教他写“丁铁立”三个字。晚上回家,他就用树枝在地上画,教铁立认。铁立也争气,四五岁时就能跟着货郎背几句三字经,还总追着问东问西。街坊们渐渐改了口,不再喊“丁混子”,反倒叫他“丁大哥”。 等铁立到了上学的年纪,丁混子攒够了束脩,领着孩子再去私塾。这回他手里提着一篮新蒸的麦饼,是妻子连夜做的。先生看着眼前干干净净的父子俩,又瞅了瞅铁立手里攥着的、用树枝写满字的土块,没再提当年的话,只是接过麦饼,摸了摸铁立的头:“你爹给你取的名字好,要对得起这名字。” 后来丁铁立真没让人失望。他读书刻苦,十七岁就考中了秀才,成了街坊邻里口中的榜样。有人问他为啥读书这么拼,他总说:“我爹给我取名‘铁立’,就是盼我立得住。穷不是根,懒才是。”这话传到先生耳朵里,老先生捋着胡子叹气:“当年是我眼拙,这名字取得比我强多了。” 再后来丁铁立做了官,回到家乡修了学堂,专门收穷苦人家的孩子。开学那天,他站在学堂门口,看着父亲丁混子帮着搬桌椅,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暖得很。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被先生嫌弃的穷人,不仅给自己的娃取了个好名字,更用十几年的辛苦,把“铁立”这两个字,活成了最实在的样子

0 阅读:59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