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次的始祖鸟事件,董宇辉说出的话让人心颤:“一件加拿大棉服在一个东方大国卖七

蒙图信众 2025-09-24 18:20:44

关于这次的始祖鸟事件,董宇辉说出的话让人心颤:“一件加拿大棉服在一个东方大国卖七千块钱,直接翻了一倍。” 信源:澎湃新闻——国内炸山的始祖鸟,国内国外还玩价格双标 一个加拿大户外品牌,伙同一位家人长期定居日本的艺术家,结果反而轰炸的是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这事说出去,谁听了不摇头? 可偏偏连法国、日本都看得明明白白,直接拒绝的毫无生态底线的疯狂行为,可偏偏被中国采纳并上演,简直让人跌破眼镜。 不过今天我们暂且抛开这起闹得沸沸扬扬的炸山事件,把目光聚焦到这场闹剧的主谋之一 —— 加拿大品牌始祖鸟身上,好好聊聊它那让人咋舌的价格迷局: 为啥这个随便一件衣服就卖几千元的品牌,连董宇辉的直播间都挤不进去?答案其实很简单:它的溢价太严重! 要说始祖鸟的溢价有多夸张,看看市场上的乱象就知道了。2025 年推出的蛇年限定款冲锋衣,官网标价直接飙到 8200 元,线上渠道一开售就被一抢而空; 线下门店前更是夸张 —— 有人为了抢到这件衣服,提前两天就带着折叠椅来排队,寒冬腊月的凌晨,寒风刮得人脸颊生疼,队伍里却挤满了裹着厚羽绒服的人。 就算是非限定的普通款,溢价也早已脱离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就拿一件常见的 ATOM 棉服来说,国内官网售价 3800 元; 要知道,户外服装的核心成本无非就是面料和工艺,哪怕用的是高端的 GTX 防水面料,单件成本撑死了也难超千元,始祖鸟这样的定价,早就跳出了 “一分钱一分货” 的基本逻辑。 更让人心里不舒服的是,始祖鸟的溢价背后,还藏着赤裸裸的国内外价格双标。 在德国,国内卖 3000 元的短款户外外套,当地售价换算过来才一千多元,遇到新款促销,甚至能低到五百多元,退税之后价格更划算; 日本市场的定价更离谱,普遍只有国内价格的 6 成左右,就拿同一款冲锋衣来说,在中日两国的价差,都够买一张往返机票了。 这种双标根本不是因为物流成本或者关税差异 —— 要知道,始祖鸟早就被安踏收购,不少产品都是国内代工生产,运到国外的成本反而更低。 说白了,这就是品牌刻意搞的市场策略:在国外,它老老实实地以 “专业户外品牌” 自居,价格贴合成本和实用价值; 可到了中国,就刻意把自己包装成 “奢侈品”,在高端商圈开直营店,坚持不打折、不促销,用这种方式塑造 “稀缺感”,把一件普通的户外衣服,炒成了中产阶层炫耀的 “身份符号”。 自从安踏收购始祖鸟后,这种 “奢侈品化” 的路子走得更野了,明确要对标爱马仕做 “运动奢侈品”,又是搞限量生产,又是玩饥饿营销。 而这种离谱的溢价,恰恰撞上了董宇辉直播间的选品红线。董宇辉选品的核心从来都是 “高性价比 + 强需求 + 内容价值”, 直播间里主推的产品,大多集中在 50 到 200 元的冲动消费区间,就算是偶尔带高价商品,也必须得 “物有所值”,让消费者觉得 “花这个钱值”。 可始祖鸟呢?8200 元的冲锋衣远超普通人的日常需求,2 万元的炒作价更是脱离了大众消费能力,它所谓的 “价值”,大多是品牌刻意营造的 “稀缺感”。 对于讲究 “内容 + 情感 + 价值” 的董宇辉直播间来说,这样满是泡沫的溢价产品,自然连门都进不去。 更讽刺的是,始祖鸟的双标策略,正在一点点消耗国内消费者的信任。国内消费者花更高的价格,买到的产品却和国外的没什么区别, 甚至有网友对比后发现,部分国内在售的款式,连辅料配置都比海外版本差一截 —— 比如拉链用的是普通品牌,而海外版用的是 YKK 高端款。 从荒诞的炸山,到价格迷局,我们不难看出某些品牌和势力的傲慢逻辑:既想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又不愿意拿出对等的尊重和诚意。 毕竟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再华丽的品牌包装,也撑不起脱离产品价值的价格泡沫;再高端的定位,也掩盖不了 “区别对待” 的双标本质。

0 阅读:58
蒙图信众

蒙图信众

蒙图信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