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今天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和动荡。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每个人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 我们得聊聊,这场仗打到现在,到底卡在哪儿了?表面看是坦克对轰、导弹乱飞,根子上其实是两样东西在较劲:一个是“安全焦虑”,另一个是“道义正确”。 俄罗斯老觉得北约东扩是把枪顶在自己脑门上,不出手不行;乌克兰和西方世界则高举主权旗帜,认定拳头再大也不能随便砸碎邻居家的门窗。 两边都觉得自己占着理,这就麻烦了,谁也不肯先松一口气。 仗打得越久,古怪的事情就越多。欧洲老百姓冬天开不起暖气了,非洲国家眼看着粮食运不出来,连远在天边的我们,加油费买菜钱都悄悄涨了一截。 全球化这根绳子,一头拴着莫斯科,另一头竟然能扯到我们家的菜篮子。 更拧巴的是,武器越送越多,和平却越谈越远。军火商仓库空了,钱包鼓了;政治家喊打喊杀,支持率一时半会儿下不来。 好像总有人能从这场悲剧里捞到点什么,唯独前线士兵和逃难的百姓,真金白银地付着血的代价。 古特雷斯先生的话听着沉重,可联合国的大会厅里,除了掌声和谴责,还能拿出什么实实在在的办法? 国际秩序有时候像个老旧的灭火器,火小的时候找不着,火大了又喷不出水。批判地看,咱们是不是太依赖这种“事后叹气”的机制了? 战争爆发前,预警信号像手机闹铃一样被按掉;等楼烧起来了,大家才围着喊“要救火啊”。这毛病不改,下一场冲突照样拦不住。 说到底,战争像一场高烧,退烧药只能暂时压住体温,病根不除,迟早反复。 光指望哪一方“认输”不太现实,也许得有个敢拍桌子的中间人,把安全焦虑和主权尊严这两瓶药混在一起,调出一剂双方都能咽下去的苦口良药。 这需要的不是口号,是创意,是胆子,是肯坐下来磨破嘴皮子的耐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俄乌局势
联大会议:泽连斯基当众向中国发难,火药味十足。9月24日,联合国大会现场,乌克
【705评论】【17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