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变杀生:一场披着善意的生态灾难 9月22日清晨,杭州某寺庙旁的河面上漂浮着数十只死龟,这些被放生的生命在入水后集体死亡,而罪魁祸首竟是放生者自以为是的慈悲。目击者描述,涉事女子将装有陆龟的麻袋直接倾倒入河道,这些本属于干旱环境的生物在挣扎中陆续沉底,最终因溺水或应激反应死亡。这场闹剧不仅暴露了放生行为的荒诞,更折射出部分群体对生态常识的严重缺失。 放生乱象背后的三重危害 生物性死亡:涉事女子投放的陆龟完全不具备水生能力,其行为本质上是用善心包装的屠杀。类似事件频发——从放生矿泉水到沙漠放生鱼类,极端操作屡见不鲜。 生态链破坏:若放生物种为外来入侵者(如巴西龟),可能引发本土物种灭绝。2019年广东就曾因盲目放生导致整条河道生态崩溃,肇事者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 资源错配:涉事者花费数千元购买龟类,却不愿将资金用于实际公益。对比之下,同等金额可资助多名山区儿童全年学费,这种虚伪行善更显讽刺。 法律与理性的双重缺失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随意放生造成生态损害需承担法律责任。但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愚昧行为往往打着宗教旗号传播。寺庙工作人员透露,常有信徒在未咨询专业人士情况下,批量购买动物进行放生,形成黑色产业链。专家呼吁,真正的功德应建立在科学认知基础上,建议将放生资金转为环保捐赠,或参与正规动物保护项目。
放生变杀生:一场披着善意的生态灾难 9月22日清晨,杭州某寺庙旁的河面上漂浮着数
云舟时策
2025-09-24 15:33:09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