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议员被以色列拒绝入境,孙玉良:以“公共安全为名”遭质疑】当你以为自己踏上故

孙王良评 2025-09-24 14:35:01

【犹太议员被以色列拒绝入境,孙玉良:以“公共安全为名”遭质疑】

当你以为自己踏上故土,是归属感与熟悉的景象在迎接你时,现实可能让你错愕。最近,英国议员、医生、犹太人彼得·普林斯利以为可以自由进入以色列,去实地考察约旦河西岸的医疗状况,了解那片土地上普通人的生活,理解加沙地区日益严峻的人道主义困境。然而,以色列海关在边境冷冷地拒绝了他,理由是“公共安全和秩序考量”,却没有更多解释。67岁的彼得·普林斯利质疑:一名曾经的耳鼻喉科医生,究竟能对这个国家构成什么威胁?

边境口岸的无人地带,枯竭的约旦河涓涓细流,成为彼得·普林斯利此行唯一的“风景”。身边只有一小袋坚果,咀嚼间的寂静让人心生感慨。以色列政府的这一决定,并非孤立事件。今年四月,彼得·普林斯利的两位同事就曾经历同样的拒入境,显示出这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系统性倾向——自我孤立,封闭透明通道的倾向。

彼得·普林斯利曾多次访问以色列,带着理想与希望,满怀憧憬地看待它的包容、多元与开放。如今,以色列与那个1948年建国的“理想国”几乎成了两个世界。包容与开放被安全考虑、行政权力所取代,曾经引以为傲的民主框架,正在逐步收缩。

彼得·普林斯利此行的初衷简单而纯粹:与当地医护人员、患者、慈善机构交流,了解冲突对平民生活的影响。加沙每天的画面透过电视屏幕,带来毁灭性的现实——医院的不足、医疗物资紧缺、战火下的孩子和家庭。作为英国议员,实地了解情况,是他的职责所在,是对政治决策最基本的尊重。然而,他连最基础的踏入土地、看见现实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这些事件暴露的不只是行政手段,更是一个国家治理路径的转向:自我封闭,限制国际观察和透明度,拒绝外部视角。这与国际社会所期待的对话、协作和信息公开形成鲜明对比。禁止记者和外交官进入加沙,禁止议员访问西岸,这些举措让本应促进理解与交流的渠道断裂。

作为英国犹太人代表委员会成员,彼得·普林斯利理解并尊重民族身份,但身份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法治和开放精神。在这片历史厚重的土地上,身份与现实的冲突,成了一种讽刺。那些曾经秉持包容、多元和民主的原则,如今在政策与实践中被安全与权力逻辑替代,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国家隔离于外界监督之外。

彼得·普林斯利称,他的心中仍怀敬意,对于那些深入加沙、在恶劣环境中为平民提供医疗援助的医护人员。他们不计生死,不惧危险,是人性光辉的体现。而他自己却被阻隔在边境,无法向他们传达敬意,也无法将所见所闻带回议会,为和平与救援提供第一手资料。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深得令人窒息。

更深一层,这一系列事件折射出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的复杂交织。以色列政府通过“公共安全”拒绝入境,不只是控制外部观察,更是向内部释放一种信号:对任何可能质疑或监督的力量保持警惕。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外部观察者的存在被视为潜在威胁,而非桥梁。

约旦河西岸的土地依旧沉默,枯竭的河水象征着现实的严酷,也映射出信息流通的枯竭。透明与对话被阻断,观察与监督被限制,人道主义关切难以直接传递。作为议员,彼得·普林斯利无法替代这些被封锁的通道,但彼得·普林斯利说,他可以记录、叙述、发声,让世界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道被人为加高的屏障。腐朽不是一夜之间形成,而是在制度、政策、心态的长期积累中显现。当国家拒绝外部监督,封锁议员和记者,它将自身推向孤立,形成一条通向内向的道路。

加沙的困境、约旦河西岸的现实,以及彼得·普林斯利被拒绝入境的经历,共同勾勒出一个国家在现代治理、外交政策和民族身份之间摇摆的画面。这里有理想与现实的断裂,有包容与权力的碰撞,也有透明与封闭的张力。作为外部观察者,彼得·普林斯利无法改变现状,但可以见证、叙述、警醒——让世界听见那些被阻隔的声音,让理想不被遗忘,让和平的可能仍在远方闪烁。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