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吃得好好的,一抬头发现自个儿正被直播给几百几千人围观——这事儿搁谁身上不膈应啊!最近就有位广东的网友遇到了这么一桩窝火事。她在烤肉店吃饭,本来以为店家架着的手机是在直播切肉师傅,结果买单时凑近一看,好家伙,镜头正对着整个大厅,自己和朋友的吃相被拍得一清二楚,全程在网上“被围观”了。她当时就觉得又尴尬又生气,赶紧捂着脸结账溜了,事后果断向12345投诉。 其实这样“被直播”的情况现在真不少见。不光在餐厅,你去理个发,可能顶着满头发膜被直播;健个身、逛个街,甚至穿泳装在温泉池放松,都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镜头里的“背景演员”,自己还完全蒙在鼓里。很多人和那位广东网友一样,发现后第一反应是“懵”,接着就是强烈的不适感和担忧——我的脸和一举一动就这样被发出去了?安安静静吃顿饭的隐私都没有了吗? 商家可能觉得委屈:“我就是想直播一下店面热闹的真实氛围,又不是故意的。”但法律上的道理很明确:不管是不是公共场合,未经你同意就直播能识别出你形象的画面,就已经侵犯了你的肖像权;而吃饭、聊天这类活动,虽然发生在公共场所,但法律上也认可其具有“私密性”,未经允许直播就可能侵犯你的隐私权。所以,“公共场合无隐私”的说法并不成立,你的权利并不因为你身处餐厅就打了折扣。 商家追求宣传效果、吸引流量可以理解,但不能以牺牲顾客的权益为代价。顾客是来消费的,不是来当“免费群演”或者“气氛组工具人”的。这种“被直播”之所以让人反感,归根结底是因为商家忽视了最基本的尊重和知情同意。如果店家能提前问一句“我们正在直播,可能会拍到您,您介意吗?”,或者在店里放个明显的提示牌,事情就会简单很多,也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类似情况,记得可以这样做:首先当场明确制止商家,要求停止拍摄或直播;其次保留证据,比如录屏、拍照;然后可以向平台投诉要求下架内容,必要时还可以报警或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虽然维权可能有点麻烦,但每个人的坚持都能让商家更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科技和商业模式可以创新,但对他人的尊重和基本的权利界限不能模糊。咱们希望的是安心享受生活,而不是走到哪儿都得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镜头里的“素材”。 你有没有过类似“被直播”的经历?当时是怎么处理的?一起来评论区聊聊吧。直播奇葩现象 餐饮人直播 来源:扬子晚报
大媒体就不要瞎掺和这事儿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高端仙人跳。公司马上上市,多年销
【125评论】【42点赞】